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12-23页 |
1.1 核糖体失活蛋白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1.1 核糖体失活蛋白定义 | 第12页 |
1.1.2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分类 | 第12-13页 |
1.1.3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活性 | 第13-14页 |
1.1.4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应用 | 第14页 |
1.2 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1 种类 | 第14-15页 |
1.2.2 结构特性 | 第15页 |
1.2.3 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的活性 | 第15-16页 |
1.2.4 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的细胞毒性 | 第16页 |
1.2.5 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的抗病毒机制 | 第16-17页 |
1.3 PAP蛋白的运用 | 第17-18页 |
1.3.1 PAP蛋白在植物中的运用 | 第17-18页 |
1.3.2 PAP蛋白在医学中的运用 | 第18页 |
1.4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4.1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优缺点 | 第18-19页 |
1.4.2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类型(根据启动子区分) | 第19页 |
1.4.3 表达载体的类型 | 第19-20页 |
1.4.4 宿主菌的种类 | 第20页 |
1.4.5 大肠杆菌表达外源蛋白改进的措施 | 第20页 |
1.5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0-22页 |
1.5.1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 第20页 |
1.5.2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3 主要的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5页 |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 方法 | 第24-35页 |
2.2.1 海南五指山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AP-I基因的扩增 | 第24-27页 |
2.2.2 海南五指山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AP-I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7页 |
2.2.3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7-28页 |
2.2.4 工程菌的诱导和表达 | 第28页 |
2.2.5 菌液SDS-PAGE分析 | 第28-29页 |
2.2.6 PAP-Ⅰ蛋白的纯化 | 第29-30页 |
2.2.7 天然PAP-Ⅰ蛋白抗体的制备 | 第30-32页 |
2.2.8 Western blot鉴定 | 第32-33页 |
2.2.9 PAP-Ⅰ蛋白的变性 | 第33页 |
2.2.10 PAP-Ⅰ蛋白的复性 | 第33-34页 |
2.2.11 PAP-Ⅰ蛋白的活性验证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7页 |
3.1 总RNA的提取结果 | 第35页 |
3.2 PAP-Ⅰ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35-36页 |
3.3 PAP-Ⅰ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6-41页 |
3.3.1 PAP-Ⅰ基因序列分析 | 第36-37页 |
3.3.2 PAP-Ⅰ基因氨基酸序列的保守结构域分析 | 第37页 |
3.3.3 PAP-Ⅰ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预测 | 第37-38页 |
3.3.4 PAP-Ⅰ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 | 第38页 |
3.3.5 PAP-Ⅰ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 | 第38页 |
3.3.6 PAP-Ⅰ蛋白的三级结构预测 | 第38-39页 |
3.3.7 PAP-Ⅰ蛋白的跨膜结构预测 | 第39页 |
3.3.8 PAP-Ⅰ蛋白的亲水性/疏水性预测 | 第39-40页 |
3.3.9 PAP-Ⅰ蛋白的磷酸化修饰位点预测 | 第40-41页 |
3.4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1页 |
3.5 pET30a-PAP-Ⅰ表达载体工程菌的诱导表达 | 第41-43页 |
3.5.1 IPTG浓度对PAP-Ⅰ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5.2 IPTG诱导时间对PAP-Ⅰ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3.6 天然PAP-Ⅰ蛋白的质谱鉴定 | 第43-44页 |
3.7 天然PAP-Ⅰ蛋白抗血清的效价测定 | 第44页 |
3.8 重组蛋白的纯化及Western blot验证 | 第44-45页 |
3.9 重组蛋白活性的验证结果 | 第45-47页 |
4. 讨论 | 第47-50页 |
4.1 PAP-Ⅰ基因的克隆 | 第47页 |
4.2 PAP-Ⅰ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7页 |
4.3 PAP-Ⅰ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47-48页 |
4.4 重组蛋白的变复性 | 第48页 |
4.5 天然PAP- I蛋白抗体的制备 | 第48-49页 |
4.6 重组PAP- I蛋白活性的检测 | 第49-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