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本文所用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纳米载体的肿瘤治疗模式 | 第13-23页 |
1.2.1 化学治疗 | 第13-15页 |
1.2.2 放射治疗 | 第15-16页 |
1.2.3 光热治疗 | 第16-18页 |
1.2.4 光动力学治疗 | 第18-20页 |
1.2.5 多模式治疗 | 第20-23页 |
1.3 二维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第23-27页 |
1.3.1 二维纳米材料概述 | 第23页 |
1.3.2 石墨烯 | 第23-25页 |
1.3.3 黑磷 | 第25-26页 |
1.3.4 二氧化锰纳米片 | 第26-27页 |
1.4 本文拟开展的工作 | 第27-29页 |
第2章 基于阿霉素功能化二硫化钼纳米片的肿瘤化热协同治疗研究 | 第29-42页 |
2.1 前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3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30-31页 |
2.2.2 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31页 |
2.2.3 MoS_2纳米片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4 MoS_2纳米片的水合粒径表征 | 第32页 |
2.2.5 MoS_2纳米片对DOX装载效果的考察 | 第32页 |
2.2.6 MoS_2@DOX药物包载量的考察 | 第32页 |
2.2.7 近红外光照射条件的优化 | 第32页 |
2.2.8 细胞外MoS_2@DOX光热效果的考察 | 第32-33页 |
2.2.9 MoS_2@DOX的刺激释放行为研究 | 第33页 |
2.2.10 细胞毒性的研究 | 第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2.3.1 MoS_2@DOX体系的设计原理 | 第33-34页 |
2.3.2 MoS_2纳米片的静置溶液及水合粒径表征结果 | 第34-35页 |
2.3.3 MoS_2纳米片的形貌表征结果 | 第35-36页 |
2.3.4 MoS_2纳米片对DOX装载效果的考察 | 第36页 |
2.3.5 MoS_2@DOX药物包载量的计算结果 | 第36-38页 |
2.3.6 近红外光照射条件的优化结果 | 第38-39页 |
2.3.7 细胞外MoS_2@DOX光热效果的考察结果 | 第39页 |
2.3.8 MoS_2@DOX的细胞外控制释放行为 | 第39-40页 |
2.3.9 细胞毒性的研究 | 第40-41页 |
2.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包裹二硫化钼纳米片复合体系的肿瘤化热协同治疗研究 | 第42-58页 |
3.1 前言 | 第42-4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3-47页 |
3.2.1 仪器和试剂 | 第43-44页 |
3.2.2 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44页 |
3.2.3 MoS_2@ZIF-8-DOX的制备 | 第44-45页 |
3.2.4 光热性能的考查 | 第45页 |
3.2.5 MoS_2@ZIF-8-DOX的刺激释放行为研究 | 第45-46页 |
3.2.6 MoS_2@ZIF-8-DOX在细胞内的释放行为研究 | 第46页 |
3.2.7 细胞毒性研究 | 第46-47页 |
3.2.8 倒置荧光成像 | 第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7页 |
3.3.1 MoS_2@ZIF-8-DOX复合体系的设计原理 | 第47-48页 |
3.3.2 MoS_2@ZIF-8-DOX的制备和表征 | 第48-52页 |
3.3.3 细胞外MoS_2@ZIF-8-DOX光热效果的考察 | 第52-53页 |
3.3.4 MoS_2@ZIF-8-DOX的细胞外控制释放行为 | 第53-54页 |
3.3.5 细胞对MoS_2@ZIF-8-DOX颗粒的吞噬和体外释放研究 | 第54页 |
3.3.6 细胞的毒性研究 | 第54-56页 |
3.3.7 倒置荧光显微镜考察结果 | 第56-57页 |
3.4 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