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写词 | 第8-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乳腺癌研究 | 第14-16页 |
1.1.1 乳腺癌的分类与分级 | 第14-15页 |
1.1.2 乳腺癌的诊断 | 第15页 |
1.1.3 乳腺癌的传统治疗及副作用 | 第15-16页 |
1.2 PD-L1基因 | 第16-21页 |
1.2.1 PD-1/PD-L1信号通路 | 第16-18页 |
1.2.2 PD-L1与肿瘤免疫逃逸 | 第18-20页 |
1.2.3 PD-L1诱发免疫耐受 | 第20-21页 |
1.3 长非编码RNA Z38 | 第21-23页 |
1.3.1 长非编码RNA | 第21-22页 |
1.3.2 Z38概述 | 第22-23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方案与目的 | 第23-25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43页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5-2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1.3 常用试剂及配方 | 第26-27页 |
2.2 细胞培养 | 第27-28页 |
2.2.1 细胞复苏 | 第27页 |
2.2.2 细胞传代 | 第27页 |
2.2.3 细胞冻存 | 第27-28页 |
2.2.4 细胞计数 | 第28页 |
2.2.5 MTT酶活性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 | 第28页 |
2.3 慢病毒包装与感染 | 第28-34页 |
2.3.1 制备感受态DH-5 α大肠杆菌 | 第29-30页 |
2.3.2 构建目的质粒 | 第30-32页 |
2.3.3 提取质粒 | 第32-33页 |
2.3.4 慢病毒包装及侵染实验 | 第33-34页 |
2.4 分析与检测 | 第34-39页 |
2.4.1 荧光定量PCR | 第34-38页 |
2.4.2 分离纯化蛋白的电泳分析 | 第38-39页 |
2.5 RNA免疫共沉淀(RIP) | 第39-41页 |
2.5.1 共沉淀过程 | 第40页 |
2.5.2 PCR检测RIP产物 | 第40-41页 |
2.6 混合淋巴实验(MLC) | 第41页 |
2.6.1 提取T淋巴细胞 | 第41页 |
2.6.2 检测T淋巴细胞对肿瘤的杀伤能力 | 第41页 |
2.7 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 第41-43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3-59页 |
3.1 sh-Z38稳转乳腺癌MDA-MB-231细胞相关实验 | 第43-46页 |
3.1.1 Z3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 第43页 |
3.1.2 鉴定sh-Z38稳转细胞株中Z38的表达量 | 第43-45页 |
3.1.3 sh-Z38细胞株的细胞增殖情况 | 第45页 |
3.1.4 本节小结 | 第45-46页 |
3.2 sh-PD-L1慢病毒侵染乳腺癌细胞MDA-MB-231实验 | 第46-54页 |
3.2.1 PD-L1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 | 第46-47页 |
3.2.2 sh-PD-L1慢病毒包装及侵染实验 | 第47-50页 |
3.2.3 sh-PD-L1细胞株的细胞增殖情况 | 第50-51页 |
3.2.4 检测T淋巴细胞的肿瘤杀伤能力与增殖活性 | 第51-52页 |
3.2.5 本节小结 | 第52-54页 |
3.3 PD-L1/Z38相关性研究 | 第54-59页 |
3.3.1 荧光定量PCR | 第54-55页 |
3.3.2 蛋白印记杂交WB | 第55-56页 |
3.3.3 RNA免疫共沉淀 | 第56-57页 |
3.3.4 本节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