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2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 第16-21页 |
1.2.1 欧美及日本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2.2 中国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2.3 增程式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8-21页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4 本文结构 | 第23-25页 |
第2章 混合动力汽车基本动力系统分析 | 第25-36页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2.2 混合动力汽车基本动力系统结构分析 | 第26-29页 |
2.2.1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 第26-27页 |
2.2.2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 第27-28页 |
2.2.3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 第28-29页 |
2.3 增程式电动汽车基本动力系统结构 | 第29-32页 |
2.4 增程式电动汽车工作状态分析 | 第32-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增程式电动汽车燃油消耗率运行优化研究 | 第36-48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电动汽车增程器燃油消耗率优化模型 | 第37-42页 |
3.2.1 全局工作状态 | 第40-41页 |
3.2.2 特定功率范围工作状态 | 第41页 |
3.2.3 特定功率点工作状态 | 第41-42页 |
3.3 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42-44页 |
3.3.1 粒子群算法主要参数介绍 | 第42-43页 |
3.3.2 粒子群算法主要工作流程 | 第43-44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3.4.1 全局工作状态 | 第44-45页 |
3.4.2 特定功率范围工作状态 | 第45页 |
3.4.3 特定功率点工作状态 | 第45-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增程式电动汽车综合成本运行优化研究 | 第48-60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电动汽车增程器综合成本运行优化模型 | 第49-53页 |
4.2.1 全局工作状态 | 第53页 |
4.2.2 特定功率范围工作状态 | 第53页 |
4.3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53-55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对比 | 第55-59页 |
4.4.1 全局工作状态 | 第55-57页 |
4.4.2 特定功率范围工作状态 | 第57-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增程式电动汽车燃油消耗率运行优化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 | 第60-71页 |
5.1 引言 | 第60-61页 |
5.2 图形用户界面基本设计介绍 | 第61-63页 |
5.2.1 GUI对象选择区 | 第62-63页 |
5.2.2 GUI工具栏 | 第63页 |
5.2.3 GUI布局区与状态栏 | 第63页 |
5.3 GUI设计 | 第63-68页 |
5.3.1 系统输入区 | 第64-66页 |
5.3.2 结果显示区 | 第66-67页 |
5.3.3 系统操作区 | 第67-68页 |
5.4 GUI验证运行 | 第68-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80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