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工厂(车间)论文

机械加工车间多能耗特征建模及任务节能优化配置方法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4页
    1.1 论文选题背景第10-14页
        1.1.1 制造业能耗巨大第10-12页
        1.1.2 机械加工车间节能潜力可观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机械加工设备能耗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2 机械加工车间能耗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3 加工任务优化配置研究现状第18-20页
        1.2.4 研究现状总结第20页
    1.3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项目来源第20-22页
        1.3.1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1.3.2 论文项目来源第21-22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的体系结构第22-24页
2 机械加工车间生产过程的能量流分析第24-38页
    2.1 概述第24页
    2.2 机械加工车间能量流的分层描述第24-26页
        2.2.1 机床设备层能量流分析第25-26页
        2.2.2 任务流程层能量流分析第26页
        2.2.3 辅助生产层能量流分析第26页
    2.3 机械加工车间能量流分析模型第26-31页
        2.3.1 空间维分析模型第27-29页
        2.3.2 时间维分析模型第29-31页
    2.4 案例分析第31-36页
        2.4.1 机床设备层能量流分析结果第32-35页
        2.4.2 任务流程层能量流分析结果第35-36页
        2.4.3 辅助生产层能量流分析结果第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3 面向机械加工车间动态环境下的多能耗特征建模方法第38-60页
    3.1 概述第38-39页
    3.2 机械加工车间动态环境下的多能耗特征分析第39-40页
    3.3 机械加工车间多能耗特征的CTOPN模型第40-45页
        3.3.1 CTOPN模型的基本定义第41-42页
        3.3.2 多能耗特征建模流程第42-45页
    3.4 案例分析第45-58页
        3.4.1 试验车间多能耗特征的CTOPN模型第46-49页
        3.4.2 多能耗特征分析结果第49-54页
        3.4.3 模型的动态环境适应性分析第54-58页
        3.4.4 分析结果讨论第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4 基于NC代码的机床设备能耗评估方法第60-78页
    4.1 概述第60页
    4.2 NC代码与数控机床耗能部件运行状态的对应关系第60-62页
    4.3 机床设备耗能部件的能耗评估模型第62-67页
        4.3.1 主轴电机能耗评估模型第63-64页
        4.3.2 进给电机的能耗评估模型第64-66页
        4.3.3 换刀电机能耗评估模型第66页
        4.3.4 冷却泵电机的能耗评估模型第66页
        4.3.5 基础能耗的评估模型第66-67页
    4.4 能耗评估流程第67-70页
    4.5 案例分析第70-76页
    4.6 本章小结第76-78页
5 机械加工车间加工任务节能优化配置方法第78-110页
    5.1 概述第78页
    5.2 机械加工车间任务节能优化配置的能耗优化目标第78-80页
    5.3 集成机床选择和工序排序的加工任务节能优化配置方法第80-94页
        5.3.1 问题描述第80-81页
        5.3.2 EMS/OS优化模型第81-83页
        5.3.3 嵌套分割算法第83-88页
        5.3.4 案例研究第88-94页
    5.4 随机事件状况下加工任务节能优化配置方法第94-108页
        5.4.1 问题描述第94-96页
        5.4.2 EJM优化模型第96-99页
        5.4.3 NSGA-II算法第99-103页
        5.4.4 案例研究第103-108页
    5.5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10-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6页
附录第126页
    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录用或发表的论文第126页
    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第126页
    C.发明专利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汽轮机蓄能特性的大型火电机组快速变负荷控制研究
下一篇:改性纳米黑碳的土壤环境行为及其环境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