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板材柔性成形技术 | 第12-18页 |
1.2.1 喷丸成形 | 第12-13页 |
1.2.2 水火弯板成形 | 第13-14页 |
1.2.3 激光成形 | 第14-15页 |
1.2.4 电磁成形 | 第15-17页 |
1.2.5 单点渐进成形 | 第17-18页 |
1.3 板材成形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板材柔性拉边多点成形工艺 | 第20-21页 |
1.4.1 板材冲压成形 | 第20-21页 |
1.4.2 板材柔性拉边多点成形 | 第21页 |
1.5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6 小结 | 第22-23页 |
第2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3-37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有限元模拟的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2.2.1 虚功原理 | 第23-24页 |
2.2.2 动力分析的有限元方程 | 第24-26页 |
2.2.3 弹塑性材料的本构方程 | 第26-28页 |
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8-34页 |
2.3.1 材料模型 | 第29-30页 |
2.3.2 接触模型 | 第30-31页 |
2.3.3 载荷和边界条件 | 第31-32页 |
2.3.4 网格和单元类型 | 第32-34页 |
2.4 多点对压成形实验 | 第34-35页 |
2.5 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柔性拉边多点成形原理及三种成形方式的对比研究 | 第37-51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柔性拉边多点成形原理 | 第37-40页 |
3.2.1 基本原理 | 第37-39页 |
3.2.2 柔性拉边多点成形装置简图 | 第39-40页 |
3.3 刚性压边、柔性压边和柔性拉边 | 第40-42页 |
3.3.1 刚性压边 | 第40页 |
3.3.2 柔性压边 | 第40-41页 |
3.3.3 柔性拉边 | 第41-42页 |
3.4 三种成形方式对比分析 | 第42-45页 |
3.4.1 应力应变分析 | 第42-44页 |
3.4.3 成形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3.5 马鞍件分析 | 第45-49页 |
3.5.1 马鞍件有限元模型 | 第45-46页 |
3.5.2 应力应变分析 | 第46-48页 |
3.5.3 形状分析 | 第48-49页 |
3.6 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柔性拉边多点成形工艺参数研究 | 第51-73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1页 |
4.3 夹钳数量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51-58页 |
4.3.1 不同夹钳数量模型 | 第51-52页 |
4.3.2 应力分析 | 第52-53页 |
4.3.3 成形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4.3.4 马鞍件分析 | 第54-58页 |
4.4 拉边力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58-61页 |
4.5 材料参数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61-63页 |
4.5.1 应力应变分析 | 第61-62页 |
4.5.2 截面厚度变化分析 | 第62-63页 |
4.5.3 球形件分析 | 第63页 |
4.6 摩擦系数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63-68页 |
4.6.1 应力分析 | 第64-65页 |
4.6.2 截面厚度变化分析 | 第65-66页 |
4.6.3 球形件分析 | 第66-68页 |
4.7 弹性垫厚度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 第68-71页 |
4.7.1 不同厚度弹性垫有限元模型 | 第68-69页 |
4.7.2 表面接触应力分析 | 第69-70页 |
4.7.3 弹性垫厚度对马鞍件形状的影响 | 第70-71页 |
4.8 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