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哈尔滨市主要旅游资源与绿道融合设计研究

摘要第10-11页
英文摘要第11-12页
1 引言第13-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6页
        1.1.1 国家鼓励绿色出行第13页
        1.1.2 从“国家战略”到“美好家园”第13-14页
        1.1.3 申遗成功与全国范围内逐步建设绿道第14-15页
        1.1.4 从“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中得到启示第15-16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1.2.1 研究目的第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1页
        1.3.1 国外研究理论进展第17-18页
        1.3.2 国外研究实践进展第18-19页
        1.3.3 国内研究理论进展第19-21页
        1.3.4 国内研究实践进展第21页
    1.4 研究范围界定第21-22页
    1.5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6 论文框架第23-24页
2 绿道概述及旅游资源融合型绿道的提出第24-34页
    2.1 绿道概述第24-26页
        2.1.1 绿道概念第24-26页
        2.1.2 绿道类型第26页
    2.2 旅游资源融合型绿道第26-31页
        2.2.1 旅游资源融合型绿道概念第27-28页
        2.2.2 旅游资源融合型绿道类型第28-29页
        2.2.3 旅游资源融合型绿道功能第29-31页
        2.2.4 旅游资源融合型绿道级别第31页
    2.3 旅游资源融合型绿道人性化设计思想第31-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3 哈尔滨市主要旅游资源概述第34-50页
    3.1 哈尔滨市概况第34-36页
        3.1.1 哈尔滨市高程分析(DEM)第35页
        3.1.2 哈尔滨市坡度分析第35-36页
    3.2 哈尔滨市旅游产业现状第36-37页
    3.3 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第37-38页
        3.3.1 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竞争优势(Strengths)第37页
        3.3.2 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竞争劣势(Weaknesses)第37-38页
        3.3.3 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机遇(Opportunities)第38页
        3.3.4 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威胁(Threats)第38页
    3.4 哈尔滨市主要旅游资源分析第38-47页
        3.4.1 主要旅游资源第38-46页
        3.4.2 主要旅游资源分布特征第46页
        3.4.3 特色旅游资源及标志性实体第46-47页
    3.5 哈尔滨市其他旅游资源第47-48页
    3.6 旅游市场客源分析第48-49页
        3.6.1 入境旅游市场第48页
        3.6.2 国内旅游市场第48页
        3.6.3 城市居民旅游市场第48-49页
    3.7 本章小结第49-50页
4 哈尔滨市旅游资源融合型绿道的构建第50-61页
    4.1 其他城市的绿道构建第50-52页
        4.1.1 深圳市2号区域绿道特区示范段构建及原则第50-51页
        4.1.2 佛山市城市绿道网构建及原则第51-52页
    4.2 对案例的借鉴和分析第52-53页
    4.3 哈尔滨市旅游资源融合型绿道构建原则第53-54页
        4.3.1 生态性原则第53页
        4.3.2 连通性原则第53页
        4.3.3 多样性原则第53-54页
        4.3.4 安全性原则第54页
        4.3.5 便利性原则第54页
        4.3.6 可行性原则第54页
    4.4 哈尔滨市旅游资源融合型绿道构建基本要素第54-55页
    4.5 哈尔滨市旅游资源融合型绿道构建内容第55-60页
        4.5.1 绿廊系统第55-56页
        4.5.2 慢行系统第56-57页
        4.5.3 交通衔接系统第57-58页
        4.5.4 驿站系统第58-59页
        4.5.5 标识系统第59-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5 哈尔滨市主要旅游资源与绿道融合设计第61-85页
    5.1 哈尔滨市主要旅游资源与绿道融合规划范畴第61页
    5.2 旅游资源与绿道融合模式第61-64页
        5.2.1 自然旅游资源与绿道融合模式第62-63页
        5.2.2 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与绿道融合模式第63页
        5.2.3 社会旅游资源与绿道融合模式第63-64页
    5.3 哈尔滨市主要旅游资源与绿道融合概念性讨论第64-71页
        5.3.1 自然资源融合型绿道概念性讨论——“绿+”绿道第64-66页
        5.3.2 城区文化融合型绿道概念性讨论——多彩绿道第66-67页
        5.3.3 社区体验融合型绿道概念性讨论第67-69页
        5.3.4 绿道的“立景观”和“地景观”设计第69-71页
    5.4 哈尔滨市九个市辖区主要旅游资源与绿道融合设计第71-82页
        5.4.1 松北区主要旅游资源与绿道融合设计第71-72页
        5.4.2 道里区主要旅游资源与绿道融合设计第72-74页
        5.4.3 道外区主要旅游资源与绿道融合设计第74-78页
        5.4.4 南岗区主要旅游资源与绿道融合设计第78-79页
        5.4.5 阿城区主要旅游资源与绿道融合设计第79-81页
        5.4.6 其他市辖区主要旅游资源与绿道融合设计第81-82页
    5.5 路线规划第82-84页
    5.6 本章小结第84-8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5-88页
    6.1 研究结论第85-86页
    6.2 展望第86-88页
致谢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应用
下一篇:黑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