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3-18页 |
1.1 立题依据 | 第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1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3.2 生态足迹在水资源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3 不确定研究方法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技术线路图 | 第17-18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8-21页 |
2.1 自然资源概况 | 第18-19页 |
2.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 第18页 |
2.1.2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2.1.3 气候特征 | 第18-19页 |
2.2 黑龙江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19页 |
2.2.1 水资源现状 | 第19页 |
2.2.2 水利工程现状 | 第19页 |
2.3 三江平原概况 | 第19-20页 |
2.4 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黑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 第21-28页 |
3.1 支持向量机模型 | 第21-22页 |
3.2 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2-23页 |
3.3 水资源承载力指数 | 第23-24页 |
3.4 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 第24-2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黑龙江省水资源时空差异研究 | 第28-41页 |
4.1 生态足迹方法介绍 | 第28-30页 |
4.1.1 水资源生态足迹 | 第28-29页 |
4.1.2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 | 第29页 |
4.1.3 水资源生态赤字和盈余 | 第29-30页 |
4.1.4 降水量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相关系数 | 第30页 |
4.1.5 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 | 第30页 |
4.2 多尺度水资源时空差异性研究 | 第30-39页 |
4.2.1 基于生态足迹法对行政区水资源时空差异性研究 | 第31-33页 |
4.2.2 基于生态足迹法对二级分区水资源时空差异性研究 | 第33-37页 |
4.2.3 基于生态足迹法对全省水资源时空差异性研究 | 第37-39页 |
4.3 黑龙江省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 | 第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5 基于不确定方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实例研究 | 第41-50页 |
5.1 模型建立 | 第41-45页 |
5.1.1 各系统下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 | 第41页 |
5.1.2 不确定性下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配置 | 第41-43页 |
5.1.3 和谐度熵计算 | 第43-45页 |
5.2 实例研究——以三江平原为例 | 第45-47页 |
5.2.1 各系统目标下农作物种植结构确定 | 第45-46页 |
5.2.2 水资源不确定性下地表水和地下水优化配置 | 第46-47页 |
5.3 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5.4 利用和谐度熵进行方案比选 | 第48-4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0-53页 |
6.1 结论 | 第50-51页 |
6.2 建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