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冶金技术论文--粉末冶金(金属陶瓷工艺)论文--粉末冶金制品及其应用论文

镍基高温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2 镍基高温合金的种类及发展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镍基高温合金的种类第12-15页
        1.2.2 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高温合金的氧化简介第17-18页
        1.3.1 高温合金氧化的基本过程第17页
        1.3.2 影响合金抗氧化性能的主要因素第17-18页
        1.3.3 提高合金抗氧化性能的可能途径第18页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8-19页
    1.5 课题难点及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材料制备与研究方法第20-32页
    2.1 实验方案第20-24页
        2.1.1 合金粉末的高能球磨工艺第20-21页
        2.1.2 合金粉末的退火第21-22页
        2.1.3 粉末压制工艺第22页
        2.1.4 粉末烧结工艺第22-23页
        2.1.5 稀土La_2O_3对镍基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第23-24页
        2.1.6 Si元素对合金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第24页
    2.2 实验工艺流程第24-25页
    2.3 材料基本性能检测和分析方法第25-29页
        2.3.1 粉末粒度分析第25页
        2.3.2 粉末松装密度测试第25-26页
        2.3.3 差热分析(DSC)第26页
        2.3.4 压坯和烧结体相对密度测试第26-27页
        2.3.5 维氏硬度测量第27-28页
        2.3.6 耐磨性试验第28页
        2.3.7 显微组织结构分析第28页
        2.3.8 抗拉强度性能测试第28-29页
        2.3.9 高温抗氧化性能的测试第29页
    2.4 实验所需原料及设备第29-32页
        2.4.1 实验所需原料第29-30页
        2.4.2 实验所需设备第30-32页
第三章 MA工艺对多元混合粉体性能的影响第32-41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高能球磨工艺参数的探讨第32-39页
        3.2.1 球磨转速对粉末微观形貌及粒度的影响第32-35页
        3.2.2 球料比对粉末微观形貌及粒度的影响第35-36页
        3.2.3 球磨时间的影响第36-39页
    3.3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粉末成形及性能研究第41-52页
    4.1 引言第41-42页
    4.2 合金粉末的退火工艺第42-45页
        4.2.1 原始粉末的特性第42页
        4.2.2 粉末的退火工艺第42-45页
    4.3 压力对压坯和烧结体致密度的影响第45-48页
        4.3.1 压制力对合金压坯性能的影响第45-46页
        4.3.2 压制力对烧结体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第46-48页
    4.4 合金力学性能研究第48-50页
        4.4.1 拉伸性能分析第48-49页
        4.4.2 断口形貌分析第49-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五章 La_2O_3对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第52-61页
    5.1 引言第52页
    5.2 稀土氧化物对组织的影响第52-56页
        5.2.1 金相组织分析第53-54页
        5.2.2 SEM图谱分析第54-55页
        5.2.3 对合金材料物相的影响第55-56页
    5.3 稀土氧化物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6-59页
        5.3.1 稀土氧化物对合金硬度及断裂韧性的影响第56-57页
        5.3.2 稀土氧化物对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第57-59页
    5.4 结论第59-61页
第六章 Si对合金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第61-72页
    6.1 引言第61页
    6.2 Si对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第61-65页
        6.2.1 对合金收缩率的影响第61-62页
        6.2.2 对合金致密度的影响第62-63页
        6.2.3 Si的添加对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第63-65页
    6.3 Si对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第65-70页
        6.3.1 合金的氧化动力学分析第65-68页
        6.3.2 合金氧化薄膜形貌分析第68-70页
    6.4 结论第70-72页
第七章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SLA专业奖获奖作品解析(2005-2014)
下一篇:多靶点脑靶向仿生纳米递药系统的构建及抗胶质瘤作用与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