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多靶点脑靶向仿生纳米递药系统的构建及抗胶质瘤作用与机制研究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缩略词表第16-17页
前言第17-20页
第一章 盐霉素的细胞毒性考察第20-28页
    一、仪器与材料第20-22页
        (一)仪器第20-21页
        (二)材料第21页
        (三)细胞株第21-22页
    二、方法与结果第22-27页
        (一)胶质瘤细胞的培养与胶质瘤干细胞的培养第22-24页
        (二)胶质瘤干细胞的鉴定第24-26页
        (三)盐霉素对胶质瘤细胞及胶质瘤干细胞的毒性作用第26-27页
    三、小结与讨论第27-28页
第二章 载盐霉素低密度脂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第28-37页
    一、仪器与材料第29-30页
        (一)仪器第29页
        (二)材料第29-30页
    二、方法与结果第30-35页
        (一)低密度脂蛋白的提取、分离与鉴定第30-33页
        (二)核心重组法制备载盐霉素的低密度脂蛋白纳米粒第33页
        (三)盐霉素的HPLC色谱条件第33页
        (四)纳米粒的处方优化及表征第33-35页
    三、小结与讨论第35-37页
第三章 载盐霉素低密度脂蛋白纳米粒体外抗肿瘤和肿瘤干细胞活性研究第37-59页
    一、仪器与材料第37-39页
        (一)仪器第37-38页
        (二)材料第38页
        (三)细胞株第38-39页
    二、方法与结果第39-57页
        (一)胶质瘤细胞及干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第39-40页
        (二)纳米粒对胶质瘤细胞及干细胞的毒性作用第40-43页
        (三)纳米粒诱导胶质瘤细胞及干细胞凋亡作用第43-47页
        (四)纳米粒对胶质瘤细胞及干细胞微球体形成的影响第47-49页
        (五)胶质瘤干细胞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第49-52页
        (六)纳米粒对胶质瘤干细胞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小管形成的作用第52-54页
        (七)纳米粒对胶质瘤干细胞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作用第54-57页
    三、小结与讨论第57-59页
第四章 载盐霉素低密度脂蛋白纳米粒的脑转运特性第59-78页
    一、仪器与材料第59-61页
        (一)仪器第59-60页
        (二)材料第60页
        (三)细胞株第60-61页
        (四)实验动物第61页
    二、方法与结果第61-76页
        (一)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第61-62页
        (二)纳米粒的单层膜透过能力考察第62-65页
        (三)载DiR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第65-66页
        (四)原位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第66-68页
        (五)活体成像观察载DiR纳米粒的体内靶向性第68-70页
        (六)冰冻切片观察载DiI纳米粒在脑组织的分布第70-72页
        (七)纳米粒的组织毒性考察第72-76页
    三、小结与讨论第76-78页
第五章 载盐霉素低密度脂蛋白纳米粒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第78-85页
    一、仪器与材料第78-79页
        (一)仪器第78页
        (二)材料第78-79页
        (三)实验动物第79页
    二、方法与结果第79-84页
        (一)盐霉素的HPLC-MS色谱条件第79-80页
        (二)血浆样品的处理第80页
        (三)组织样品的处理第80页
        (四)给药与取样第80-84页
    三、小结与讨论第84-85页
第六章 载盐霉素低密度脂蛋白纳米粒的体内抗胶质瘤活性研究第85-93页
    一、仪器与材料第85-86页
        (一)仪器第85-86页
        (二)材料第86页
        (三)细胞株第86页
        (四)实验动物第86页
    二、方法与结果第86-92页
        (一)裸鼠荷原位胶质瘤模型的建立第86-87页
        (二)体内抗肿瘤活性实验的方案第87页
        (三)胶质瘤血管形成情况及细胞凋亡情况第87-90页
        (四)体重变化及生存情况第90-92页
    三、小结与讨论第92-93页
全文总结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1页
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纳米药物递释系统研究进展(综述)第101-110页
    参考文献第108-110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镍基高温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含水量对黄土强度特性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