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章 网络私益募捐概述 | 第13-21页 |
第一节 网络私益募捐的法律内涵 | 第13-17页 |
一、网络私益募捐的含义 | 第13-14页 |
二、网络私益募捐的特征 | 第14-15页 |
三、网络私益募捐与个人求助行为的厘清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网络私益募捐的发展历程 | 第17-21页 |
一、网络私益募捐的兴起 | 第17-18页 |
二、网络私益募捐的发展 | 第18-19页 |
三、网络私益募捐的现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网络私益募捐的理论阐释 | 第21-34页 |
第一节 网络私益募捐的法律性质分析 | 第21-26页 |
一、我国关于网络私益募捐法律性质的学说 | 第21-23页 |
二、网络私益募捐法律性质的学说评析 | 第23-26页 |
第二节 网络私益募捐的法律关系分析 | 第26-34页 |
一、网络私益募捐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分析 | 第26-33页 |
二、网络私益募捐参与人的法律责任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我国网络私益募捐热点问题分析 | 第34-46页 |
第一节 网络私益募捐是否属于慈善募捐 | 第34-36页 |
一、网络私益募捐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慈善募捐 | 第34页 |
二、权威专家给予的明确答复 | 第34-35页 |
三、网络私益募捐属慈善募捐合理性分析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网络私益募捐的主体资格问题 | 第36-38页 |
一、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个人是否可以开展网络私益募捐 | 第36-37页 |
二、网络私益募捐的受益人如何确定 | 第37-38页 |
第三节 网络私益募捐的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保护 | 第38-40页 |
一、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意义 | 第38-39页 |
二、信息公开制度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关系 | 第39页 |
三、《慈善法》对信息公开制度规定的缺陷 | 第39-40页 |
第四节 网络募捐平台规范化问题 | 第40-42页 |
一、网络募捐平台规范化的必要性 | 第40-41页 |
二、《慈善法》对网络募捐平台规范化的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第五节 网络私益募捐剩余财产所有权归属分析 | 第42-46页 |
一、网络私益募捐剩余财产所有权归属的几种立场 | 第43-44页 |
二、《慈善法》关于剩余财产所有权归属问题的法律规定及不足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我国网络私益募捐民法规制的完善思考 | 第46-55页 |
第一节 完善网络私益募捐的信息公开制度 | 第46-48页 |
一、明确信息公开原则 | 第46-47页 |
二、规范网络募捐平台,建立严格的网络募捐程序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构建合理的剩余财产处理模式 | 第48-51页 |
一、新型剩余财产处理模式的合理性分析 | 第48-50页 |
二、构建新型剩余财产处理模式的具体建议措施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完善网络私益募捐中民事权利保障机制 | 第51-53页 |
一、知情权的保护 | 第51页 |
二、隐私权的保护 | 第51-52页 |
三、名誉权与荣誉权的保护 | 第52-53页 |
第四节 其他相关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 第53-55页 |
一、建立公开募捐资格的退出机制 | 第53页 |
二、创建网络私益募捐的临时募集主体制度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