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荷载与结构承载力论文

不同初始应力水平下加固轴心受压柱承载力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常用的加固方法及技术简介第11-13页
        1.2.1 增大截面法第11页
        1.2.2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第11-12页
        1.2.3 外包钢加固法第12页
        1.2.4 粘贴纤维聚合物加固法第12-13页
        1.2.5 预应力加固法第13页
    1.3 增大截面加固法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5-18页
        1.4.1 研究目的第15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8页
2 增大截面法加固轴心受压柱承载力理论分析第18-34页
    2.1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受力性能第18-19页
        2.1.1 配置普通箍筋的混凝土柱第18页
        2.1.2 配置箍筋约束的混凝土柱第18-19页
    2.2 钢筋混凝土加固柱的受力性能分析第19-21页
    2.3 现行主要计算方法第21页
    2.4 箍筋约束混凝土的力学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1-27页
        2.4.1 箍筋约束混凝土的力学机理第21-22页
        2.4.2 影响箍筋约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因素第22-25页
        2.4.3 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模型介绍第25-27页
    2.5 加固轴心受压柱承载力计算分析第27-33页
        2.5.1 极限状态的确定第27页
        2.5.2 加固轴心受压柱承载力理论分析第27-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3 不同初始应力水平下加固柱的有限元分析第34-66页
    3.1 模型的选用第34页
    3.2 ABAQUS中的本构模型的选择第34-39页
        3.2.1 混凝土的损伤塑性模型及破坏准则第34-36页
        3.2.2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参数确定第36-37页
        3.2.3 模型选用的本构关系第37-39页
    3.3 加固轴压混凝土柱的有限元分析第39-42页
        3.3.1 系列试件的设计第39-40页
        3.3.2 边界条件及相互作用第40-41页
        3.3.3 应力的显示及破坏部位的判断第41页
        3.3.4 加载制度的设置第41-42页
    3.4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分析第42-64页
        3.4.1 核心柱(DBZ)结果分析第42-45页
        3.4.2 一次受力加固柱(JGZ)结果分析第45-48页
        3.4.3 二次受力加固柱结果分析第48-61页
        3.4.4 不同初应力水平下材料强度利用系数分析第61-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4 各加固设计参数对承载力的影响第66-76页
    4.1 引言第66页
    4.2 利用箍筋约束混凝土对加固后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第66-71页
        4.2.1 承载力分析第66-67页
        4.2.2 新旧部分对承载力的贡献分析第67-69页
        4.2.3 新增截面材料强度利用率分析第69-71页
    4.3 其他加固设计参数的影响第71-74页
        4.3.1 新增混凝土截面厚度的影响第72-73页
        4.3.2 新增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73-74页
    4.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5 工程实例分析第76-82页
    5.1 工程概况第76页
    5.2 加固设计第76-79页
        5.2.1 加固方案的选择第76-77页
        5.2.2 加固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第77-79页
    5.3 施工工艺第79-8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6.1 结论第82-83页
    6.2 展望第83-84页
致谢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年风格派建筑在青岛的源起和评价
下一篇:广西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