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特征和作用研究--以天津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例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点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本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3-19页 |
2.1 社交媒体的概述 | 第13-16页 |
2.1.1 社交媒体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13页 |
2.1.2 我国社交媒体的分类及功能 | 第13-14页 |
2.1.3 社交媒体的特征 | 第14-16页 |
2.2 突发事件的概述 | 第16-19页 |
2.2.1 突发事件的定义 | 第16页 |
2.2.2 突发事件的分类 | 第16-17页 |
2.2.3 突发事件的特征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社交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特征分析 | 第19-23页 |
3.1 天津 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描述 | 第19-20页 |
3.1.1 事故基本过程 | 第19-20页 |
3.2 社交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特征分析 | 第20-23页 |
3.2.1 官方微博的主导性 | 第20-21页 |
3.2.2 网络大V的辅助性 | 第21页 |
3.2.3 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 第21-22页 |
3.2.4 传播身份的三重性 | 第22-23页 |
第四章 社交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分析 | 第23-29页 |
4.1 信息的把关人 | 第23-25页 |
4.2 舆论的引导者 | 第25-26页 |
4.3 政府的监督者 | 第26-27页 |
4.4 事件的教育者 | 第27-29页 |
第五章 达摩克利斯之剑:社交媒体的问题 | 第29-34页 |
5.1 信息爆炸下的谣言盛行 | 第29-30页 |
5.2 非理性思维下的群体极化 | 第30-31页 |
5.3 参与式传播下的不完整性 | 第31-34页 |
第六章 几点建议 | 第34-38页 |
6.1 加强舆论监督引导,建全应急管理机制 | 第34页 |
6.2 发挥意见领袖作用,深化技术把关机制 | 第34-35页 |
6.3 促进新闻媒体结合,强化内容把关机制 | 第35-36页 |
6.4 完善舆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辟谣机制 | 第36页 |
6.5 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