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1.2.3 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9页 |
| 1.4.1 创新之处 | 第17页 |
| 1.4.2 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 2 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 第19-27页 |
| 2.1 经济责任审计及其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 2.1.1 经济责任审计 | 第19-20页 |
| 2.1.2 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 | 第20页 |
| 2.2 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及特点 | 第20-27页 |
| 2.2.1 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概念 | 第20-21页 |
| 2.2.2 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 第21-24页 |
| 2.2.3 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特点 | 第24-27页 |
| 3 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 | 第27-37页 |
| 3.1 案例背景资料 | 第27-29页 |
| 3.1.1 基本情况 | 第27页 |
| 3.1.2 股权结构及管理模式 | 第27-28页 |
| 3.1.3 部分内部关联企业基本情况 | 第28页 |
| 3.1.4 A电力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历史状况 | 第28-29页 |
| 3.2 A电力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 第29-33页 |
| 3.2.1 A电力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计划阶段 | 第29-30页 |
| 3.2.2 A电力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阶段 | 第30-31页 |
| 3.2.3 A电力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阶段 | 第31-33页 |
| 3.3 A电力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3-37页 |
| 3.3.1 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 | 第33-34页 |
| 3.3.2 审计结论不公允 | 第34-35页 |
| 3.3.3 审计范围不合理 | 第35-36页 |
| 3.3.4 审计力量不足 | 第36-37页 |
| 4 改进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建议 | 第37-43页 |
| 4.1 构建科学的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38页 |
| 4.1.1 遵循适当的评价原则 | 第37页 |
| 4.1.2 构建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37-38页 |
| 4.2 完善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体系 | 第38-40页 |
| 4.2.1 重视和完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 第38页 |
| 4.2.2 健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命体制,坚持先审计后离任 | 第38-39页 |
| 4.2.3 加快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建立 | 第39-40页 |
| 4.3 强化对审计发现问题的监管力度 | 第40页 |
| 4.3.1 监督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 第40页 |
| 4.3.2 实行审计过错追究制度 | 第40页 |
| 4.4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力量 | 第40-43页 |
| 4.4.1 增加审计经费 | 第40-41页 |
| 4.4.2 健全审计人才晋升机制 | 第41-42页 |
| 4.4.3 培养专业化的经济责任审计队伍 | 第42-43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 5.1 文章研究结论 | 第43页 |
| 5.2 后期研究方向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