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国际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国内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1-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4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意义与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文献回顾及评述 | 第17-26页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2.1.1 GAAP利润和Non-GAAP利润盈余持续性 | 第17页 |
2.1.2 GAAP利润和Non-GAAP利润价值相关性 | 第17-19页 |
2.1.3 GAAP利润和Non-GAAP利润与高管薪酬 | 第19-20页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0-24页 |
2.2.1 非经常损益的盈余持续性 | 第20-21页 |
2.2.2 非经常损益的价值相关性 | 第21-23页 |
2.2.3 非经常性损益与高管薪酬 | 第23-24页 |
2.3 文献的总结与评述 | 第24-26页 |
3 制度背景 | 第26-32页 |
3.1 国外非常项目披露规定 | 第26-28页 |
3.2 我国非经常性损益披露规范 | 第28-29页 |
3.3 我国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与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 | 第29-30页 |
3.4 准则之间的比较分析 | 第30-32页 |
4 理论分析与假设 | 第32-37页 |
4.1 理论基础 | 第32-34页 |
4.1.1“损益满计观”和“本期营业观” | 第32页 |
4.1.2 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和计量观 | 第32-33页 |
4.1.3 有效市场假说与功能锁定 | 第33-34页 |
4.2 理论分析 | 第34-35页 |
4.2.1 价值相关性和盈余持续性 | 第34-35页 |
4.2.2 高管薪酬契约与盈余持续性 | 第35页 |
4.3 研究假设 | 第35-37页 |
4.3.1 盈余持续性 | 第35-36页 |
4.3.2 价值相关性 | 第36页 |
4.3.3 高管薪酬契约 | 第36-37页 |
5 实证研究 | 第37-61页 |
5.1 模型的构建 | 第37-41页 |
5.1.1 盈余持续性 | 第37-38页 |
5.1.2 价值相关性 | 第38-39页 |
5.1.3 高管薪酬契约 | 第39-41页 |
5.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41-42页 |
5.2.1 样本选择 | 第41-42页 |
5.2.2 数据选择 | 第42页 |
5.3 描述性统计 | 第42-46页 |
5.3.1 盈余持续性 | 第42-43页 |
5.3.2 价值相关性 | 第43-44页 |
5.3.3 高管薪酬契约 | 第44-46页 |
5.4 单变量分析 | 第46-49页 |
5.4.1 盈余持续性 | 第46页 |
5.4.2 价值相关性 | 第46-47页 |
5.4.3 高管薪酬契约 | 第47-49页 |
5.5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9-58页 |
5.5.1 盈余持续性 | 第49-51页 |
5.5.2 价值相关性 | 第51-54页 |
5.5.3 高管薪酬契约 | 第54-58页 |
5.6 进一步检验 | 第58-60页 |
5.7 稳健性检验 | 第60-61页 |
6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61-64页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2页 |
6.3 本文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空间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附录 | 第70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