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基于压缩感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与传输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语表第16-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3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7-19页
    1.2 传感器数据处理的研究现状第19-24页
    1.3 压缩感知的基本原理第24-26页
    1.4 压缩感知的研究现状第26-28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28-33页
第二章 压缩感知理论基础第33-47页
    2.1 引言第33-34页
    2.2 信号模型第34-35页
        2.2.1 稀疏信号第34页
        2.2.2 可压缩信号第34-35页
    2.3 测量矩阵第35-41页
        2.3.1 零空间性第36-37页
        2.3.2 等距约束性第37-38页
        2.3.3 相干性第38-39页
        2.3.4 测量矩阵构造第39-41页
    2.4 信号重构算法第41-46页
        2.4.1 ?_1范数最小化算法第41-43页
        2.4.2 贪婪算法第43-44页
        2.4.3 迭代阈值算法第44-45页
        2.4.4 组合/子线性算法第45页
        2.4.5 非凸最小化算法第45-46页
    2.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基于压缩感知的数据收集第47-67页
    3.1 引言第47-49页
    3.2 系统模型及相关定义第49-52页
        3.2.1 传感数据及网络模型第49-50页
        3.2.2 网格分割和调度策略第50-51页
        3.2.3 网络容量和传输时延定义第51-52页
    3.3 单汇聚节点网络的数据收集方法第52-57页
        3.3.1 网络容量下界分析第52-54页
        3.3.2 网络容量上界分析第54-56页
        3.3.3 传输时延分析第56页
        3.3.4 结果讨论第56-57页
    3.4 多汇聚节点网络的数据收集方法第57-63页
        3.4.1 网络容量上界分析第58-59页
        3.4.2 网络容量下界分析第59-62页
        3.4.3 传输时延分析第62-63页
        3.4.4 结果讨论第63页
    3.5 仿真实验第63-65页
        3.5.1 单汇聚节点网络的网络容量第63-64页
        3.5.2 多汇聚节点网络的网络容量第64-65页
    3.6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四章 基于压缩感知的网间计算第67-89页
    4.1 引言第67-69页
    4.2 问题的描述及网络模型第69-71页
        4.2.1 问题的描述第69-70页
        4.2.2 网络模型第70-71页
    4.3 基于树型的计算协议设计及性能分析第71-77页
        4.3.1 基于压缩感知的树型计算协议第71-75页
        4.3.2 基于压缩感知的块计算协议第75-77页
    4.4 基于流言的计算协议设计及性能分析第77-83页
        4.4.1 基于流言的计算协议第78页
        4.4.2 性能分析第78-83页
        4.4.3 结果讨论第83页
    4.5 仿真实验第83-88页
        4.5.1 分段光滑区域的压缩性第83-86页
        4.5.2 不同计算协议的性能比较第86-88页
    4.6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五章 基于随机游走的数据收集第89-117页
    5.1 引言第89-91页
    5.2 问题的描述及网络模型第91-92页
        5.2.1 问题的描述第91-92页
        5.2.2 网络模型第92页
    5.3 算法设计第92-93页
    5.4 算法性能分析第93-106页
        5.4.1 由随机游走构建测量矩阵第93-95页
        5.4.2 随机游走的节点遍历概率分析第95-101页
        5.4.3 随机测量矩阵的扩展属性第101-103页
        5.4.4 LP重构条件第103-105页
        5.4.5 结果讨论第105-106页
    5.5 仿真实验第106-114页
        5.5.1 稀疏信号的数据收集性能第106-108页
        5.5.2 压缩信号的数据收集性能第108-114页
    5.6 本章小结第114-11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7-121页
    6.1 全文总结第117-118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118-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第137-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字水印的半脆弱视频内容完整性认证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丘陵地区环境特征的湖南住宅生成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