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提出 | 第9-10页 |
1.2 旋流除砂系统的除砂过程及问题分析 | 第10-19页 |
1.2.1 旋流沉砂池 | 第10-15页 |
1.2.2 提砂装置 | 第15-17页 |
1.2.3 砂水分离器 | 第17-19页 |
1.3 初沉池对细微砂粒及有机物质的去除 | 第19-20页 |
1.3.1 初沉池的功能特征 | 第19-20页 |
1.3.2 细微沙对生化处理单元及系统的影响 | 第20页 |
1.4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4.1 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20-21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5 课题来源 | 第21-23页 |
2 污水厂旋流沉砂池系统运行现状 | 第23-35页 |
2.1 污水厂概况 | 第23页 |
2.2 污水厂进水水质特征 | 第23-25页 |
2.3 污水厂旋流沉砂系统运行参数以及运行效果分析 | 第25-33页 |
2.3.1 污水厂旋流沉砂系统COD、SS变化情况 | 第26-29页 |
2.3.2 污水厂旋流沉砂系统粒径分析 | 第29-31页 |
2.3.3 污水厂旋流沉砂系统除砂量分析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3 污水厂旋流沉砂池系技术改造 | 第35-49页 |
3.1 污水厂旋流沉砂系统运行中主要问题 | 第35-36页 |
3.2 污水厂旋流沉砂系统技术改造 | 第36-43页 |
3.2.1 污水厂旋流沉砂池技术改造 | 第36-39页 |
3.2.2 气提装置技术改造 | 第39页 |
3.2.3 污水厂砂水分离器技术改造 | 第39-43页 |
3.3 改造后的旋流沉砂系统SS、ISS及除砂效果分析 | 第43-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一体化XPSF砂水分离器的设计研究 | 第49-61页 |
4.1 一体化XPSF砂水分离器理论基础 | 第49-55页 |
4.1.1 重力沉降理论研究 | 第49-51页 |
4.1.2 斜板设置对强化重力沉降方面研究 | 第51-54页 |
4.1.3 水力旋流器设计参数研究 | 第54-55页 |
4.2 一体化XPSF砂水分离器设计思路 | 第55-58页 |
4.2.1 一体化XPSF砂水分离器的构成 | 第55-56页 |
4.2.2 一体化XPSF砂水分离器结构布局上的优化 | 第56-58页 |
4.3 一体化XPSF砂水分离器参数及运行 | 第58-60页 |
4.3.1 一体化XPSF砂水分离器的设计运行参数 | 第58-59页 |
4.3.2 一体化XPSF砂水分离器的运行过程说明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一体化XPSF砂水分离器现场中试效果研究 | 第61-71页 |
5.1 一体化XPSF砂水分离溢流水对有机物质截留量分析 | 第61-63页 |
5.2 一体化XPSF砂水分离器溢流水SS | 第63-66页 |
5.3 一体化XPSF砂水分离溢流水流量、COD、SS、ISS、粒径特征 | 第66-67页 |
5.4 改造后的旋流沉砂池与一体化XPSF砂水分离运行效果 | 第67-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6 结论和建议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页 |
6.2 建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9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报和获批的专利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