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中泥砂特性及其对设备磨损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山地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泥砂 | 第8-16页 |
1.2.1 山地城镇污水含砂情况 | 第8-11页 |
1.2.2 泥砂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3 重庆市某污水处理厂除砂工艺介绍 | 第12-16页 |
1.3 磨损腐蚀类型 | 第16页 |
1.4 磨损腐蚀机理 | 第16-17页 |
1.5 泥砂特性及其对设备磨损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5.1 泥砂特性的研究 | 第17-18页 |
1.5.2 泥沙对设备磨损的研究 | 第18-20页 |
1.6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0-22页 |
1.6.1 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2-34页 |
2.1 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22页 |
2.2 样品的制备 | 第22-24页 |
2.2.1 污水泥砂样品的制备 | 第22-24页 |
2.2.2 污泥样品的制备 | 第24页 |
2.3 实验平台介绍 | 第24-26页 |
2.4 实验的表征 | 第26-27页 |
2.4.1 热重差热同步热分析 | 第26页 |
2.4.2 粒径分析 | 第26页 |
2.4.3 形貌分析 | 第26页 |
2.4.4 元素分析 | 第26-27页 |
2.5 实验部分 | 第27-34页 |
2.5.1 泥砂灼烧温度的确定 | 第27-28页 |
2.5.2 模型泵的确定 | 第28-29页 |
2.5.3 泥砂对叶轮的磨损规律测定 | 第29-30页 |
2.5.4 易磨损点的确定 | 第30-31页 |
2.5.5 泥砂磨损机理实验 | 第31-34页 |
3 泥砂特性研究 | 第34-56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污水泥砂粒径特征 | 第34-40页 |
3.2.1 污水泥砂粒径及其分布 | 第34-39页 |
3.2.2 雨天对污水泥砂粒径分布影响 | 第39-40页 |
3.3 污水泥砂表面形貌 | 第40-43页 |
3.4 污水泥砂元素分析 | 第43-49页 |
3.5 实验条件对泥砂特性的影响 | 第49-52页 |
3.5.1 实验条件对比 | 第49-51页 |
3.5.2 实验条件对泥砂特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3.6 污水泥砂与河沙对比分析 | 第52-54页 |
3.6.1 粒径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3.6.2 表面形貌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3.6.3 元素对比分析 | 第5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4 泥砂对设备磨损的研究 | 第56-70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泥砂浓度对叶轮的磨损规律 | 第57-59页 |
4.3 泥砂粒径对叶轮的磨损规律 | 第59-61页 |
4.4 磨损率相关性 | 第61-62页 |
4.5 泥砂磨损的机理分析 | 第62-68页 |
4.5.1 易磨损点电镜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4.5.2 磨损机理分析 | 第66-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页 |
5.2 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 第78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78页 |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