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新监管框架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0 引言第10-18页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0.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0.1.2 研究意义第11页
    0.2 文献研究第11-17页
        0.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0.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6页
        0.2.3 国内外文献述评第16-17页
    0.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7页
        0.3.1 主要内容第17页
        0.3.2 研究方法第17页
    0.4 创新点与不足第17-18页
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理论基础第18-25页
    1.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理论概述第18-22页
        1.1.1 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和分类第18页
        1.1.2 流动性风险的成因第18-19页
        1.1.3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度量方法第19-22页
    1.2 压力测试概述第22-24页
        1.2.1 压力测试的定义第22页
        1.2.2 压力测试的流程和原则第22-23页
        1.2.3 压力测试在国内外的应用第23-24页
    1.3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必要性第24-25页
        1.3.1 新巴塞尔协议监管要求第24页
        1.3.2 金融部门评估规划 FSAP 对压力测试的要求第24-25页
2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分析第25-34页
    2.1 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新框架第25页
    2.2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分析第25-31页
        2.2.1 流动性现状概述第25-26页
        2.2.2 资产的流动性分析第26-29页
        2.2.3 负债的流动性分析第29-31页
    2.3 我国商业银行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分析第31-34页
        2.3.1 流动性比例分析第31页
        2.3.2 存贷比分析第31-32页
        2.3.3 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分析第32-34页
3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指标体系第34-41页
    3.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4-36页
        3.1.1 资产负债结构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第34-35页
        3.1.2 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第35-36页
    3.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指标体系第36-41页
        3.2.1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主要指标第36-38页
        3.2.2 指标的筛选第38-41页
4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实证分析第41-52页
    4.1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模型构建第41-46页
        4.1.1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模型选择第41页
        4.1.2 样本数据选取与处理第41-42页
        4.1.3 平稳性检验第42-43页
        4.1.4 协整关系检验第43页
        4.1.5 最小二乘法的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第43-46页
    4.2 回归结果分析第46-47页
        4.2.1 相同点分析第46-47页
        4.2.2 差异分析第47页
    4.3 压力测试情景设计第47-52页
        4.3.1 情景设计原则第47-48页
        4.3.2 情景设计方法第48页
        4.3.3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第48-49页
        4.3.4 压力测试结果分析第49-50页
        4.3.5 基于压力测试结果的对策建议第50-52页
5 新监管框架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改进对策第52-56页
    5.1 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局限性第52-53页
        5.1.1 流动性衡量指标选取的局限性第52页
        5.1.2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模型构建的局限性第52-53页
        5.1.3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技术上的局限性第53页
    5.2 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有效性的对策建议第53-56页
        5.2.1 构建完整的流动性风险衡量指标体系第53-54页
        5.2.2 完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评估模型第54-56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6-57页
    6.1 结论第56页
    6.2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个人简历第61-62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黄金现货市场分形研究
下一篇:商品品牌对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