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猪痘病毒TK基因的缺失和表达RHDV VP60蛋白重组猪痘病毒的构建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英文缩写词表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2页
    1.1 猪痘病毒及其作为载体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1.1.1 猪痘病毒概述第13页
        1.1.2 猪痘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第13-15页
        1.1.3 猪痘病毒作为载体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第16-22页
        1.2.1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概述第16-17页
        1.2.2 兔病毒性出血症分子生物学特性第17-19页
        1.2.3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疫苗研究进展第19-22页
第二章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VP60基因的克隆表达第22-36页
    2.1 材料第22-25页
        2.1.1 质粒、菌株和毒株第22页
        2.1.2 主要生化试剂第22页
        2.1.3 试剂、培养基的配制第22-24页
        2.1.4 仪器设备第24-25页
        2.1.5 引物设计第25页
    2.2 方法第25-29页
        2.2.1 RHDV核酸的提取第25页
        2.2.2 VP60基因的RT-PCR扩增第25-26页
        2.2.3 PCR产物纯化第26页
        2.2.4 VP60基因的克隆第26-28页
        2.2.5 重组表达载体pET-32a(+)-VP60的构建第28页
        2.2.6 表达载体pET-32a(+)-VP60的诱导表达第28-29页
        2.2.7 包涵体的纯化第29页
        2.2.8 重组蛋白His-VP60的反应原性检测第29页
    2.3 结果第29-34页
        2.3.1 VP60基因的PCR扩增结果第29页
        2.3.2 重组质粒pGEM-T-VP60的酶切鉴定第29-30页
        2.3.3 VP60基因测序第30-32页
        2.3.4 VP60基因序列分析第32-33页
        2.3.5 重组质粒pET-32a(+)-VP60双酶切鉴定第33页
        2.3.6 诱导表达和融合蛋白的纯化第33-34页
        2.3.7 重组蛋白反应原性检测结果第34页
    2.4 讨论第34-35页
        2.4.1 RHDV VP60基因的序列测定与分析第34-35页
        2.4.2 VP60基因的原核表达第35页
    2.5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以绿色荧光蛋白为筛选标记构建TK基因缺失猪痘病毒第36-49页
    3.1 材料第36-38页
        3.1.1 质粒和菌株第36页
        3.1.2 细胞和病毒第36页
        3.1.3 主要生化试剂第36页
        3.1.4 试剂、培养基的配制第36-37页
        3.1.5 仪器设备第37页
        3.1.6 P11启动子序列第37-38页
        3.1.7 引物设计第38页
    3.2 方法第38-43页
        3.2.1 猪痘病毒的培养第38-39页
        3.2.2 病毒DNA的提取第39页
        3.2.3 TK1、TK2和P11-egfp基因的PCR扩增第39页
        3.2.4 转移载体的构建第39-41页
        3.2.5 转染质粒的提取及浓度测定第41页
        3.2.6 转染第41-42页
        3.2.7 重组病毒的纯化第42页
        3.2.8 重组病毒的PCR鉴定第42-43页
        3.2.9 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测定第43页
    3.3 结果第43-47页
        3.3.1 重组臂和egfp基因的PCR扩增结果第43页
        3.3.2 转移载体pSWE11的酶切鉴定第43-45页
        3.3.3 转染结果第45页
        3.3.4 重组病毒的纯化与PCR鉴定第45-47页
        3.3.5 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分析第47页
    3.4 讨论第47-48页
        3.4.1 猪痘病毒TK基因作为外源基因插入位点第47页
        3.4.2 绿色荧光蛋白作为筛选标记第47页
        3.4.3 P11启动子第47-48页
    3.5 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以LacZ基因为筛选标记构建TK基因缺失猪痘病毒第49-58页
    4.1 材料第49-50页
        4.1.1 质粒和菌株第49页
        4.1.2 细胞和病毒第49页
        4.1.3 主要生化试剂第49页
        4.1.4 试剂、培养基的配制第49页
        4.1.5 仪器设备第49-50页
        4.1.6 P28启动子序列第50页
        4.1.7 引物设计第50页
    4.2 方法第50-52页
        4.2.1 P11-LacZ和P28-LacZ基因的PCR扩增第50页
        4.2.2 转移载体的构建第50-51页
        4.2.3 转染质粒的提取及浓度测定第51页
        4.2.4 转染第51页
        4.2.5 重组病毒的纯化第51-52页
        4.2.6 重组病毒的PCR鉴定第52页
        4.2.7 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测定第52页
    4.3 结果第52-56页
        4.3.1 P11-LacZ和P28-LacZ基因的PCR扩增结果第52-53页
        4.3.2 转移载体pSWZ11和pSWZ28的酶切鉴定第53-54页
        4.3.3 重组病毒的纯化第54-55页
        4.3.4 重组病毒rSWPV-Z11和rSWPV-Z28的PCR鉴定第55-56页
        4.3.5 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分析第56页
    4.4 讨论第56-57页
        4.4.1 LacZ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第56页
        4.4.2 P11启动子与P28启动子第56-57页
    4.5 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表达RHDV VP60蛋白重组猪痘病毒的构建第58-69页
    5.1 材料第58-59页
        5.1.1 质粒和菌株第58页
        5.1.2 细胞和病毒第58页
        5.1.3 主要生化试剂第58页
        5.1.4 试剂、培养基的配制第58-59页
        5.1.5 仪器设备第59页
        5.1.6 P7.5启动子序列第59页
        5.1.7 引物设计第59页
    5.2 方法第59-62页
        5.2.1 P7.5启动子、P7.5-VP60和P28-VP60基因的PCR扩增第59-60页
        5.2.2 转移载体的构建第60-61页
        5.2.3 转染质粒的提取及浓度测定第61页
        5.2.4 转染第61页
        5.2.5 重组病毒的纯化第61页
        5.2.6 重组病毒的PCR鉴定第61页
        5.2.7 重组病毒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61-62页
        5.2.8 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测定第62页
        5.2.9 重组病毒的超薄切片观察第62页
    5.3 结果第62-67页
        5.3.1 P7.5启动子、P7.5-VP60和P28-VP60基因的扩增结果第62-63页
        5.3.2 重组载体pSWE11-7.5V和pSWE11-28V的酶切验证第63-65页
        5.3.3 重组病毒rSWPV-E11-7.5V和rSWPV-E11-28V的PCR鉴定第65-66页
        5.3.4 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分析第66页
        5.3.5 重组病毒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66页
        5.3.6 重组病毒的超薄切片观察第66-67页
    5.4 讨论第67-68页
    5.5 小结第68-69页
全文总结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阿维链霉菌与壮观链霉菌种间基因组重排选育优良新型菌株的探索
下一篇:猪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表达PCV2衣壳蛋白重组猪痘病毒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