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细菌鞭毛的结构与功能 | 第7-9页 |
1.1.1 细菌鞭毛的结构 | 第7-8页 |
1.1.2 鞭毛相关基因的功能 | 第8-9页 |
1.2 细菌六型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第9-11页 |
1.2.1 六型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第9-10页 |
1.2.2 六型分泌系统的调控 | 第10-11页 |
1.3 恶臭假单胞菌KT2442及其应用 | 第11-12页 |
1.4 转录组分析及应用 | 第12页 |
1.5 立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6 课题研究方案与目标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2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4-19页 |
2.1.1 菌株与质粒 | 第14-16页 |
2.1.2 主要引物 | 第16-18页 |
2.1.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18页 |
2.1.4 工具酶和试剂 | 第18页 |
2.1.5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6页 |
2.2.1 分子DNA操作 | 第19-21页 |
2.2.2 分泌蛋白的提取与鉴定 | 第21-22页 |
2.2.3 恶臭假单胞菌及突变株的生理特性实验 | 第22-24页 |
2.2.4 转录组分析 | 第24页 |
2.2.5 fleQ突变株初步发酵生产PHA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48页 |
3.1 恶臭假单胞菌鞭毛相关突变株的构建和生化表型分析 | 第26-30页 |
3.1.1 ΔfleQ、ΔfliA、ΔrpoN、ΔbifA和Δhcp1敲除菌株和回补菌株的构建 | 第26-27页 |
3.1.2 fleQ突变株的透射电镜分析 | 第27-28页 |
3.1.3 生长曲线的比较 | 第28页 |
3.1.4 鞭毛相关基因突变对运动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5 鞭毛相关基因突变对外膜渗透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 转录组分析 | 第30-37页 |
3.2.1 转录组分析总览 | 第30页 |
3.2.2 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 | 第30-31页 |
3.2.3 六型分泌系统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 第31-32页 |
3.2.4 胞内信使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 第32页 |
3.2.5 胞外多糖和表面粘附蛋白等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 第32-33页 |
3.2.6 鞭毛、趋化性相关基因及其它显著调节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 第33-37页 |
3.3 恶臭假单胞菌分泌蛋白分析 | 第37-43页 |
3.3.1 P. putida KT2442在对数中后期时会分泌大量FliC和Hcp1蛋白 | 第37-38页 |
3.3.2 FleQ、FliA、RpoN和BifA对P. putida KT2442鞭毛合成和六型分泌系统在蛋白水平上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3 FleQ、FliA、RpoN和BifA对P. putida KT2442鞭毛合成和六型分泌系统在转录水平上的影响 | 第39-42页 |
3.3.4 FleQ、FliA、RpoN和BifA对P. putida KT2442鞭毛合成和六型分泌系统的调控分析 | 第42-43页 |
3.4 恶臭假单胞菌六型分泌系统的功能分析 | 第43-47页 |
3.4.1 Hcp1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及hcp1的表达与细菌生长的关系 | 第43-44页 |
3.4.2 Hcp1在KT2442和ΔfleQ中的表达强度比较 | 第44-45页 |
3.4.3 六型分泌系统的抗细菌作用 | 第45-47页 |
3.5 ΔfleQ突变株初步发酵生产PHA | 第47-48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展望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