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海人社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5-26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5-18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8-2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三)文献述评 | 第23-24页 |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24-2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三)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25页 |
(四)变量的选取与操作 | 第25-26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26-31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6-27页 |
一、新上海人 | 第26页 |
二、社会认同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第27-31页 |
一、社会认同理论 | 第27-29页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新上海人的社会认同现状 | 第31-48页 |
第一节 政府对外来人口的政策 | 第31-37页 |
一、1980-2017 年的对外人口的政策 | 第31-34页 |
二、积极的社会认同政策肯定 | 第34-36页 |
三、外来人口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新上海人经济环境 | 第37-42页 |
一、新上海人的就业机会 | 第37-38页 |
二、新上海人的职业声望 | 第38-40页 |
三、新上海人的工作环境 | 第40页 |
四、新上海人的收入水平 | 第40-41页 |
五、新上海人的社会保障 | 第41页 |
六、新上海人的居住环境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新上海人的活动轨迹 | 第42-44页 |
一、新上海人的人际交往 | 第42页 |
二、新上海人的生活习惯 | 第42-43页 |
三、新上海人的婚育行为 | 第43页 |
四、新上海人的社区参与 | 第43-44页 |
第四节 新上海人的文化融合 | 第44-47页 |
一、新上海人对上海话的掌握情况 | 第44-45页 |
二、新上海人的教育情况 | 第45页 |
三、新上海人的对子女教育的认识、态度、期望情况 | 第45-46页 |
四、新上海人的教育培训 | 第46-47页 |
第五节 公众层面的社会认同现状 | 第47-48页 |
一、本地人对新上海人的基本看法 | 第47页 |
二、公众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的误区 | 第47-48页 |
第三章 新上海人社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89页 |
第一节 新上海人社会认同问卷调查 | 第48-59页 |
一、调查问卷设计原则与目的 | 第48-49页 |
二、调查样本描述 | 第49-58页 |
三、调查数据分析模型 | 第58-59页 |
四、统计方法 | 第59页 |
第二节 政策因素分析 | 第59-67页 |
一、户籍政策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的影响 | 第59-63页 |
二、职称规定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的影响 | 第63-64页 |
三、社保缴纳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的影响 | 第64-65页 |
四、纳税年限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的影响 | 第65页 |
五、特创人才规定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的影响 | 第65-66页 |
六、积分制度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的影响 | 第66-67页 |
第三节 经济因素分析 | 第67-74页 |
一、就业机会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影响 | 第67-68页 |
二、职业地位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影响 | 第68-69页 |
三、工作环境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影响 | 第69页 |
四、收入水平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影响 | 第69-70页 |
五、家庭定位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影响 | 第70-72页 |
六、社会保障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影响 | 第72-73页 |
七、居住环境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影响 | 第73-74页 |
第四节 行为因素分析 | 第74-81页 |
一、人际交往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影响 | 第74-76页 |
二、婚育行为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影响 | 第76-78页 |
三、社区参与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影响 | 第78-79页 |
四、上海人眼中的新上海人 | 第79-81页 |
第五节 文化因素分析 | 第81-86页 |
一、上海话掌握程度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影响 | 第81-82页 |
二、风俗习惯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影响 | 第82-83页 |
三、教育程度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影响 | 第83-84页 |
四、对子女期望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影响 | 第84-85页 |
五、教育培训对新上海人社会认同影响 | 第85-86页 |
第六节 自身因素分析 | 第86-89页 |
一、硬性指标衡量 | 第86-87页 |
二、生活方式改变追求 | 第87-89页 |
第四章 提高新上海人社会认同的对策建议 | 第89-100页 |
第一节 公共政策层面建议 | 第90-95页 |
一、积极推动户籍改革 | 第90-92页 |
二、优化公共服务标准 | 第92-95页 |
第二节 社会层面建议 | 第95-97页 |
一、鼓励上海文化多样性发展 | 第95-96页 |
二、利用社区平台促进心理融合 | 第96页 |
三、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 | 第96-97页 |
第三节 自我提升层面建议 | 第97-100页 |
一、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 第97页 |
二、积极融入沪式生活 | 第97-100页 |
小结 | 第100-102页 |
一、结论 | 第100-101页 |
二、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8页 |
附录 | 第108-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