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外语论文--英语论文

基于目标激励机制的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以舒兰市第三中学为例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吉林省英语教育改革情况第10页
        1.1.2 我校英语教学现状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论文框架第12-13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3-21页
    2.1 学困生的相关研究第13-14页
        2.1.1 学困生的概念界定第13页
        2.1.2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特点第13-14页
    2.2 学习习惯的相关研究第14-16页
        2.2.1 学习习惯的概念界定第14-15页
        2.2.2 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第15-16页
    2.3 目标激励机制第16-17页
        2.3.1 目标激励的定义第16-17页
        2.3.2 目标激励机制的内容第17页
        2.3.3 目标激励机制的作用第17页
    2.4 关于目标激励机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17-21页
        2.4.1 国内目标激励机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17-19页
        2.4.2 国外目标激励机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19-21页
第三章 目标激励机制应用于词汇课堂教学的研究第21-25页
    3.1 研究设计第21页
        3.1.1 研究问题第21页
        3.1.2 研究对象第21页
    3.2 研究工具第21-23页
        3.2.1 问卷第21-22页
        3.2.2 访谈第22-23页
        3.2.3 测试第23页
    3.3 研究过程第23-25页
        3.3.1 前测问卷调查第23页
        3.3.2 前期测验第23页
        3.3.3 教学实验第23页
        3.3.4 后期测验第23页
        3.3.5 后测问卷调查第23-24页
        3.3.6 访谈第24-25页
第四章 目标激励机制在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习惯培养中的应用实验第25-30页
    4.1 实验描述第25-27页
        4.1.1 实验的综合介绍第25页
        4.1.2 实验计划第25页
        4.1.3 教学原则第25-26页
        4.1.4 基于目标激励机制的教学方式第26-27页
    4.2 目标激励机制在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应用教学案例第27-30页
        4.2.1 教学目标第27页
        4.2.2 教学方法第27页
        4.2.3 教学过程第27-30页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第30-40页
    5.1 访谈结果分析第30-31页
    5.2 问卷调查分析第31-38页
        5.2.1 两份问卷调查的分析第31-33页
        5.2.2 两份问卷调查的比较第33-38页
    5.3 先期测验和后期测验的统计说明第38-39页
        5.3.1 先期测验的数据第38页
        5.3.2 后期测验的数据第38-39页
    5.4 讨论第39-40页
        5.4.1 学生英语总成绩得到明显提高第39页
        5.4.2 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增强第39页
        5.4.3 目标激励机制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第39-40页
第六章 实验结论和启示第40-43页
    6.1 实验结论第40页
    6.2 目标激励机制对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启示第40-42页
        6.2.1 在实践中强化学习习惯第40-41页
        6.2.2 突出榜样的作用第41页
        6.2.3 创设情境陶冶第41页
        6.2.4 家长的协调配合第41页
        6.2.5 突出集体熏陶作用第41-42页
    6.3 研究的局限性第42页
    6.4 今后的研究可能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附录第46-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游戏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下一篇:成就动机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探究--以农安县靠山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