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 | 第15-19页 |
1.3 混凝土pH值测试方法 | 第19-21页 |
1.4 pH传感器概述 | 第21-29页 |
1.4.1 参比电极 | 第21-23页 |
1.4.2 pH电极 | 第23-27页 |
1.4.3 氧化铱pH电极概述 | 第27-29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9-3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2章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氧化铱pH电极 | 第32-42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试验试剂、材料及仪器 | 第32-33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33-35页 |
2.3.1 电极制备方法 | 第33-35页 |
2.3.2 电极表征方法 | 第35页 |
2.4 结果和讨论 | 第35-40页 |
2.4.1 恒电流沉积法制备电极的结果 | 第35-36页 |
2.4.2 电极表面形貌和成分分析 | 第36-38页 |
2.4.3 电极的响应时间 | 第38-39页 |
2.4.4 能斯特响应 | 第39-40页 |
2.4.5 电极长期稳定性 | 第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高温碳酸盐氧化法制备氧化铱pH电极 | 第42-59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试验试剂、材料及仪器 | 第43-44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3.3.1 电极制备方法 | 第44页 |
3.3.2 电极表征方法 | 第44-45页 |
3.4 结果和讨论 | 第45-58页 |
3.4.1 高温碳酸钠氧化法 | 第45-49页 |
3.4.1.1 高温碳酸钠氧化法电极表面形貌 | 第45-47页 |
3.4.1.2 高温碳酸钠氧化法电极响应时间 | 第47-48页 |
3.4.1.3 高温碳酸钠氧化法电极能斯特响应 | 第48-49页 |
3.4.1.4 高温碳酸钠氧化法电极的长期稳定性 | 第49页 |
3.4.2 高温碳酸锂加过氧化钠氧化法 | 第49-54页 |
3.4.2.1 碳酸锂和过氧化钠混合物共熔点研究 | 第49-50页 |
3.4.2.2 高温碳酸锂加过氧化钠氧化法电极表面形貌 | 第50-51页 |
3.4.2.3 高温碳酸锂加过氧化钠氧化法电极响应时间 | 第51-52页 |
3.4.2.4 高温碳酸锂加过氧化钠氧化法电极能斯特响应 | 第52-53页 |
3.4.2.5 温度对电极响应的影响 | 第53页 |
3.4.2.6 高温碳酸锂加过氧化钠氧化法电极稳定性 | 第53-54页 |
3.4.3 高温碳酸锂法 | 第54-58页 |
3.4.3.1 高温碳酸锂氧化法电极表面形貌 | 第54-56页 |
3.4.3.2 高温碳酸锂氧化法电极响应时间 | 第56-57页 |
3.4.3.3 高温碳酸锂氧化法电极长期稳定性 | 第57-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恒电压法处理电极 | 第59-66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电极老化 | 第59-64页 |
4.2.1 电极老化的稳定状态 | 第59-60页 |
4.2.2 电极老化机理研究 | 第60-64页 |
4.3 恒电压处理对电极的影响 | 第64-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pH传感器对砂浆pH值的监测 | 第66-74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试验材料、试剂和砂浆配比 | 第66-67页 |
5.3 试验方法 | 第67-68页 |
5.3.1 电极的制备和封装 | 第67-68页 |
5.3.2 传感器性能测试 | 第68页 |
5.4 结果和讨论 | 第68-72页 |
5.4.1 传感器标定 | 第68-69页 |
5.4.2 传感器抗离子干扰能力 | 第69-70页 |
5.4.3 环境温度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 | 第70-71页 |
5.4.4 pH传感器监测砂浆pH变化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8页 |
6.1 总结 | 第74-75页 |
6.2 展望 | 第75-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及参与项目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