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粗集料表面纹理激光测量平台及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粗集料表面纹理测量现状 | 第10-12页 |
1.2.1 粗集料纹理和形状的测量方法 | 第10-11页 |
1.2.2 粗集料纹理和形状提取 | 第11-12页 |
1.3 激光测量技术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现状 | 第14-15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激光测量平台设计 | 第16-33页 |
2.1 测量平台主要功能 | 第16-17页 |
2.2 测量平台设计方案 | 第17-18页 |
2.3 测量平台结构设计要求 | 第18-23页 |
2.3.1 旋转装置设计 | 第19-20页 |
2.3.2 平移装置设计 | 第20-21页 |
2.3.3 升降装置设计 | 第21-22页 |
2.3.4 传感器支架设计 | 第22-23页 |
2.4 通用器件选型 | 第23-30页 |
2.4.1 激光位移传感器选型 | 第23-25页 |
2.4.2 控制器件选型 | 第25-27页 |
2.4.3 电动机选型 | 第27-29页 |
2.4.4 驱动器选型 | 第29-30页 |
2.5 测量平台工作原理 | 第30-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激光测量平台运动控制 | 第33-43页 |
3.1 激光测量平台运动控制关键方法确定 | 第33-35页 |
3.1.1 开环控制 | 第33-34页 |
3.1.2 闭环控制 | 第34页 |
3.1.3 测量平台控制方法 | 第34-35页 |
3.2 激光测量平台实验过程中问题分析 | 第35-36页 |
3.3 激光测量平台运动曲线及数学模型 | 第36-41页 |
3.3.1 测量平台升降速方法 | 第36-38页 |
3.3.2 测量平台升降速方案 | 第38-39页 |
3.3.3 测量平台升降速方案模型的建立 | 第39-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激光测量平台控制系统设计 | 第43-50页 |
4.1 粗集料纹理激光测量平台程序设计要求 | 第43页 |
4.2 粗集料纹理激光测量平台的程序设计基本步骤 | 第43-44页 |
4.3 粗集料纹理激光测量平台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 第44-49页 |
4.3.1 编写程序元件的地址分配表 | 第44-45页 |
4.3.2 粗集料纹理激光测量平台程序设计流程图 | 第45页 |
4.3.3 测试过程与控制要求 | 第45-46页 |
4.3.4 激光测量平台控制程序计算 | 第46-48页 |
4.3.5 激光测量平台的PLC控制程序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粗集料纹理测量及结果分析 | 第50-66页 |
5.1 实验前的准备 | 第50-56页 |
5.1.1 整套装置的接线 | 第50-52页 |
5.1.2 PLC与计算机通信建立 | 第52-53页 |
5.1.3 激光位移传感器与计算机通信建立 | 第53页 |
5.1.4 激光传感器稳定性验证 | 第53-56页 |
5.2 实验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 | 第56-65页 |
5.2.1 数据的采集 | 第56页 |
5.2.2 粗集料三维图形的拟合 | 第56-57页 |
5.2.3 粗集料粗糙度高斯滤波的提取方法 | 第57-59页 |
5.2.4 粗集料粗糙度的计算 | 第59-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