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养护与维修论文--道路绿化与路侧地带论文

海绵城市视角下关中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1 水循环系统紊乱第14页
        1.1.2 西安道路排水亟待解决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第16-18页
        1.3.1 概念界定第16-17页
        1.3.2 研究对象第17页
        1.3.3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8-20页
        1.4.1 国外道路景观发展及理论第18-19页
        1.4.2 国内道路景观发展及理论第19-20页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0-22页
        1.5.1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5.2 研究框架第21-22页
    1.6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第24-36页
    2.1 海绵城市理论第24-25页
        2.1.1 海绵城市的含义第24页
        2.1.2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第24页
        2.1.3 海绵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第24-25页
    2.2 城市道路第25-27页
        2.2.1 城市道路内涵第25页
        2.2.2 城市道路分类第25页
        2.2.3 城市道路作用第25-27页
    2.3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第27-31页
        2.3.1 景观内涵第27页
        2.3.2 道路景观内涵第27-28页
        2.3.3 道路景观元素第28-29页
        2.3.4 城市道路景观功能第29-31页
    2.4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第31-35页
        2.4.1 地域性原则第31-32页
        2.4.2 生态性原则第32-33页
        2.4.3 以人为本原则第33-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海绵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第36-54页
    3.1 美国:高速公路艺术博物馆第36-39页
        3.1.1 设计背景第36-37页
        3.1.2 设计理念第37页
        3.1.3 设计细节第37-39页
    3.2 美国:蒙哥马利西南绿色街道第39-45页
        3.2.1 设计背景第39-40页
        3.2.2 设计理念第40-41页
        3.2.4 设计细节第41-45页
    3.3 2013ASLA规划设计类荣誉奖——美国:法明顿城市步行系统第45-49页
        3.3.1 设计背景第45-46页
        3.3.3 设计理念第46-47页
        3.3.4 设计细节第47-49页
    3.4 中冶项目:南京河西综合片区道路设计第49-50页
        3.4.1 设计背景第49页
        3.4.2 设计理念及效果图第49-50页
    3.5 北京经济开发区道路设计第50-53页
        3.5.1 设计背景第50-51页
        3.5.2 设计理念第51页
        3.5.3 设计细节第51-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海绵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第54-70页
    4.1 渗透消纳,保持地下水位第54-56页
        4.1.1 道路景观系统重构第54页
        4.1.2 改变道路绿地形式第54-55页
        4.1.3 边沟径流减控第55页
        4.1.4 硬化铺砖替换第55-56页
    4.2 滞留滞蓄,适当聚水第56-58页
        4.2.1 道路绿地横向高差设计第56-57页
        4.2.2 道路绿地系统整体高差设计第57页
        4.2.3 合理配置绿植第57-58页
    4.3 寻水“足迹”,以水为友第58-60页
        4.3.1 道路雨水径流特点第59页
        4.3.2 结合乡土植被,保护和恢复水循环常态第59页
        4.3.3 构建道路湿地,完善旱涝调节机制第59-60页
    4.4 结合绿植,加强净化第60-62页
        4.4.1 绿地净化技术第60-61页
        4.4.2 遵循原生物群落规律第61-62页
        4.4.3 适季种植第62页
        4.4.4 结合绿植教育第62页
    4.5 明确水质,遵循自然法则第62-63页
        4.5.1 明确场地可利用水源水质第63页
        4.5.2 植物、道路、水形成自然平衡系统第63页
    4.6 模拟自然,仿生修复第63-66页
        4.6.1 自然做工第64页
        4.6.2 构建多样微地形第64-65页
        4.6.3 乔灌草科学结合,增加竖向雨水截留第65-66页
        4.6.4 构建乡土生境,开启自然演化第66页
    4.7 最少干预,释放自然第66-69页
        4.7.1 发掘野草之美第67页
        4.7.2 利用边缘效应第67-68页
        4.7.3 不留痕迹第68页
        4.7.4 分离与漂浮第68-69页
        4.7.5 具有创造性的艺术第69页
    4.8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西安市海绵城市道景观设计应用研究第70-84页
    5.1 沣西新城秦皇大道道路景观设计第70-77页
        5.1.1 项目背景第70-71页
        5.1.2 基地分析第71页
        5.1.3 上位规划第71-72页
        5.1.4 设计范围、依据及原则第72-73页
        5.1.5 详细设计第73-76页
        5.1.6 秦皇大道道路景观设计总结第76-77页
    5.2 小寨十字道路景观设计第77-82页
        5.2.1 项目背景第78页
        5.2.2 基地分析第78页
        5.2.3 设计范围、依据及原则第78-79页
        5.2.5 详细设计第79-82页
        5.2.6 总结第82页
    5.4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研究结论第84-85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0-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试验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沥青路面粗集料表面纹理激光测量平台及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