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一、电信诈骗犯罪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1页 |
(一)电信诈骗犯罪的内涵 | 第17-18页 |
(二)电信诈骗犯罪的特征 | 第18-19页 |
(三)电信诈骗犯罪常见类型 | 第19-21页 |
二、电信诈骗犯罪的影响与成因 | 第21-31页 |
(一)电信诈骗犯罪的影响 | 第21-24页 |
1.严重侵害公民财产和生命安全 | 第21-22页 |
2.严重影响广大群众正常生活秩序 | 第22-23页 |
3.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 第23-24页 |
4.成为滋生其他犯罪的温床 | 第24页 |
(二)电信诈骗犯罪的成因 | 第24-31页 |
1.网络发达让电信诈骗有机可乘 | 第24-25页 |
2.电信监管不力致使犯罪频发 | 第25-26页 |
3.被害人贪利心态助长了犯罪 | 第26-27页 |
4.电信犯罪复杂性致使打击力度有限 | 第27-31页 |
(1)实行犯的主观明知的推定 | 第29页 |
(2)共犯人之间存在共谋或犯意联络的认定 | 第29-30页 |
(3)提供技术服务等帮助的人员如何认定 | 第30-31页 |
三、防治电信诈骗类犯罪的对策建议 | 第31-35页 |
(一)完善电信方面的监管 | 第31-32页 |
(二)提高被害人防范意识 | 第32-33页 |
(三)加大对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 | 第33-35页 |
1.扩大明知推定理论的适用 | 第33页 |
2.运用“共犯意思联络”理论,认定电信诈骗共同犯罪 | 第33-34页 |
3.将“共犯中帮助犯”“正犯化”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