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法中帮助行为的正犯化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一、帮助行为正犯化概述 | 第17-27页 |
(一)刑法意义上的帮助行为 | 第17-19页 |
1.刑法中帮助行为的内涵 | 第17-18页 |
2.刑法中帮助行为的立法沿革 | 第18-19页 |
(二)帮助行为正犯化的范畴界定 | 第19-21页 |
1.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概念 | 第19-20页 |
2.帮助行为正犯化的分类 | 第20页 |
3.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立法沿革 | 第20-21页 |
(三)帮助行为正犯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21-24页 |
1.帮助行为正犯化与片面帮助犯 | 第21-22页 |
2.帮助行为正犯化与中立帮助行为 | 第22-24页 |
(四)帮助行为正犯化存在的争议问题 | 第24-27页 |
二、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法理基础与现实基础 | 第27-39页 |
(一)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法理基础 | 第27-33页 |
1.帮助行为正犯化中的“正犯”分析 | 第27-30页 |
2.帮助行为正犯化中的“共犯”分析 | 第30-32页 |
3.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理论路径 | 第32-33页 |
(二)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现实基础 | 第33-39页 |
1.风险社会下的最佳选择 | 第33-36页 |
2.基于共犯理论适用的障碍 | 第36-37页 |
3.贯彻我国刑事政策的要求 | 第37-38页 |
4.基于帮助行为的严重危害性 | 第38-39页 |
三、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立法模式再构建 | 第39-47页 |
(一)现阶段帮助行为正犯化模式存在的不足 | 第39-42页 |
1.帮助行为正犯化模式在适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 第39-40页 |
2.帮助行为正犯化模式在立法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 第40-42页 |
(二)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立法理念 | 第42-44页 |
(三)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立法标准 | 第44-45页 |
(四)帮助行为正犯化的体系协调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