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基于Pd/Au纳米粒子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氢气传感器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页
    1.2 光纤氢气传感器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光纤光栅型氢气传感器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型光纤氢气传感器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不同传感器的比较第14-15页
    1.3 Au、Pd纳米粒子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1 Au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Pd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8-19页
第2章 钯基光纤光栅氢气传感器原理第19-29页
    2.1 纳米粒子和纳米薄膜的生长机制第19-20页
        2.1.1 液相还原纳米粒子的成核机制与生长机理第19页
        2.1.2 自组装薄膜的原理第19-20页
    2.2 Pd的物理性质及其氢敏特性第20-22页
        2.2.1 钯氢化物的结构及结合状态第20-21页
        2.2.2 Pd及PdH_x光学特性第21页
        2.2.3 Pd薄膜应力第21-22页
    2.3 氢在Pd薄膜中的扩散模型第22-24页
    2.4 表面等离子共振原理第24-26页
    2.5 倾斜光栅理论第26-28页
        2.5.1 外界环境折射率变化对TFBG影响第26-27页
        2.5.2 温度响应第27页
        2.5.3 应力响应第27-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Au、Pd纳米粒子及薄膜氢敏特性仿真研究第29-36页
    3.1 Au、Pd纳米粒子仿真研究第29-31页
    3.2 Au、Pd纳米薄膜仿真研究第31-34页
    3.3 氢气传感特性仿真和分析第34-35页
        3.3.1 瞬态浓度分析第34-35页
        3.3.2 响应分析第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自组装技术-Au、Pd纳米粒子薄膜制备第36-50页
    4.1 Au纳米粒子的制备第36-41页
        4.1.1 Au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第36-37页
        4.1.2 TEM表征第37-39页
        4.1.3 紫外-可见光光谱测试第39-40页
        4.1.4 柠檬酸钠还原金过程研究第40-41页
    4.2 Pd纳米粒子的制备第41-43页
        4.2.1 化学试剂配制第41页
        4.2.2 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Pd纳米粒子第41-42页
        4.2.3 TEM表征分析第42-43页
    4.3 Pd/Au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第43-44页
    4.4 Au自组装纳米薄膜的制备第44-45页
        4.4.1 Au薄膜厚度与沉积时间关系的研究第44-45页
    4.5 自组装Pd纳米薄膜的制备第45-46页
        4.5.1 Pd薄膜厚度与溶液浓度关系研究第45-46页
        4.5.2 Pd纳米薄膜的SEM表征第46页
    4.6 Au薄膜生长的实时监控第46-48页
    4.7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5章 Pd/Au纳米薄膜光纤氢敏传感器性能测试实验第50-59页
    5.1 氢气传感器测试系统第50-52页
        5.1.1 测试气室的设计第50-51页
        5.1.2 氢气传感器的制作与封装第51-52页
    5.2 Pd薄膜氢气传感器性能测试第52-56页
        5.2.1 氢气响应时间测试第53-54页
        5.2.2 氢气浓度测试第54-56页
    5.3 Pd/Au薄膜氢气传感器性能测试第56-57页
        5.3.1 氢气循环测试第56页
        5.3.2 氢气浓度测试第56-57页
    5.4 两种传感器对比分析第57-58页
    5.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阵列式MEMS压阻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研究
下一篇:反恐防暴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越障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