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9页 |
1.1 前言 | 第13-14页 |
1.2 苯二氮(?) 类镇静催眠药物简介 | 第14-15页 |
1.3 苯二氮(?) 类镇静催眠药的合成 | 第15-17页 |
1.3.1 苯二氮(?) 类药物活性结构七元环的合成 | 第15-16页 |
1.3.2 苯二氮(?) 类药物三唑环、咪唑环的合成 | 第16页 |
1.3.3 苯二氮(?) 类药物四氢噁唑环的合成 | 第16-17页 |
1.4 苯二氮(?) 类药物构效关系 | 第17-22页 |
1.4.1 A环的构效关系 | 第17-18页 |
1.4.2 B环的构效关系 | 第18-21页 |
1.4.3 C环的构效关系 | 第21-22页 |
1.5 苯二氮(?) 类镇静催眠药的药理及药代动力学 | 第22-23页 |
1.5.1 药理及作用机制 | 第22页 |
1.5.2 药代动力学 | 第22-23页 |
1.6 唑仑母核苯二氮(?) 类的优势及其遗忘性 | 第23-24页 |
1.7 三唑仑及咪达唑仑简介 | 第24-25页 |
1.8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简介 | 第25-27页 |
1.9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 第27-29页 |
1.9.1 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1.9.2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9.3 创新点 | 第28-29页 |
第2章 合成实验部分 | 第29-53页 |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9页 |
2.2 中间体的合成 | 第29-33页 |
2.2.1 (2-氨基5氯苯基)(2-氯苯基)甲酮(3a)的合成 | 第30-31页 |
2.2.2 (2-氨基5溴苯基)(2-氯苯基)甲酮(3b)的合成 | 第31页 |
2.2.3 (2-氨基5硝基苯基)(2-氯苯基)甲酮(3c)的合成 | 第31-32页 |
2.2.4 (2-氨基5三氟甲基苯基)(2-氯苯基)甲酮(3d)的合成 | 第32-33页 |
2.3 三唑仑的合成 | 第33-35页 |
2.3.1 中间体2的合成 | 第34页 |
2.3.2 中间体3的合成 | 第34页 |
2.3.3 中间体4的合成 | 第34页 |
2.3.4 中间体5的合成 | 第34-35页 |
2.4 硝基三唑仑的合成 | 第35-37页 |
2.4.1 化合物(Ⅱ)的合成 | 第35-36页 |
2.4.2 化合物(Ⅲ)的合成 | 第36页 |
2.4.3 化合物(Ⅳ)的合成 | 第36页 |
2.4.4 化合物(Ⅴ)的合成 | 第36-37页 |
2.5 咪达唑仑的合成 | 第37-40页 |
2.5.1 5-氯2氨基-2’-氟二苯甲酮(1)的制备 | 第38页 |
2.5.2 5-氯2(2-氯乙酰氨基)-2’-氟二苯甲酮(2)的制备 | 第38页 |
2.5.3 5-氯2(2-氨基乙酰)氨基-2’-氟-二苯甲酮(3)的制备 | 第38页 |
2.5.4 7-氯5(2-氟苯基)-1,3-二氢-αH-1,4-苯并二氮杂(?)2酮(4)的制备 | 第38页 |
2.5.5 7-氯5(2-氟苯基)2甲胺基-3H-1,4-苯并二氮杂(?)(5)的制备 | 第38-39页 |
2.5.6 7-氯5(2-氟苯基)2(N-亚硝基甲胺基)-3H-1,4-苯并二氮杂(?) (6)的制备 | 第39页 |
2.5.7 7-氯-1,3-二氢5(2-氟苯基)2硝基甲叉-2H-1,4-苯并二氮杂(?) (7)的制备 | 第39页 |
2.5.8 7-氯5(2-氟苯基)2氨甲基-2,3-二氢-1H-1,4-苯并二氮杂(?) 二马来酸盐(8)的制备 | 第39页 |
2.5.9 8- 氯 -3a,4- 二氢 6(2- 氟苯基 )1 甲基 -3H- 咪唑[1,5-a][1,4]苯并二氮杂(?) (9)的制备 | 第39-40页 |
2.6 结果与讨论 | 第40-51页 |
2.7 小结 | 第51-53页 |
第3章 动物药理实验 | 第53-87页 |
3.1 催眠活性动物实验 | 第53-57页 |
3.1.1 效能评价模型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3.1.2 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计算方法 | 第56-57页 |
3.2 效能评价结果 | 第57-64页 |
3.3 安全性实验 | 第64-66页 |
3.3.1 安全性评价模型研究方法 | 第64-65页 |
3.3.2 三唑仑安全性实验 | 第65-66页 |
3.4 遗忘性评价实验 | 第66-85页 |
3.4.1 遗忘评价实验方法 | 第66-68页 |
3.4.2 遗忘评价实验 | 第68-69页 |
3.4.3 遗忘评价实验结果 | 第69-85页 |
3.5 小结 | 第85-87页 |
第4章 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 | 第87-111页 |
4.1 2D QSAR研究 | 第87-100页 |
4.1.1 2D QSAR理论计算 | 第87-90页 |
4.1.2 QSAR研究 | 第90-99页 |
4.1.3 结果与讨论 | 第99-100页 |
4.2 3D QSAR研究 | 第100-111页 |
4.2.1 3D QSAR计算 | 第100-103页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1页 |
第5章 Multiphilic descriptor预测4位取代苯胺及其酰化物的苯环定位效应 | 第111-119页 |
5.1 理论计算 | 第111-113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113-119页 |
5.2.1 4-取代苯胺类化合物的计算结果 | 第113-114页 |
5.2.2 4-取代芳基酰胺类化合物的计算结果 | 第114-116页 |
5.2.3 讨论 | 第116-11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129-131页 |
致谢 | 第131-133页 |
附录 | 第133-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