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全球价值链中后发国产业的技术跨越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4页
第一章 导论第14-26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来源第14-18页
  一、研究背景第14-15页
  二、问题提出第15-17页
  三、选题意义第17-18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1页
  一、国外研究状况及简要述评第18-19页
  二、国内研究状况与简要述评第19-21页
  三、本文创新点第21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内容及框架第21-26页
  一、研究思路第21-22页
  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2页
  三、研究内容及框架第22-26页
第二章 产业技术跨越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6-50页
 第一节 后发国技术跨越研究的思想来源第26-29页
  一、马克思的生产力跨越发展思想第26-27页
  二、依附论和依附发展论第27-29页
 第二节 后发国技术跨越研究的理论依据第29-36页
  一、发展经济学理论第29-31页
  二、后发优势理论第31-33页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33-34页
  四、雁行模式及其理论拓展第34页
  五、产业赶超发展战略理论新发展第34-36页
 第三节 产业技术跨越的基本概念第36-43页
  一、相关概念辨析第36-39页
  二、产业技术跨越的涵义第39-43页
 第四节 产业技术跨越的类型与关键要素第43-49页
  一、前沿生产函数与技术效率第43-45页
  二、效率增进型与技术创新型技术跨越的含义第45-46页
  三、影响产业技术跨越的关键要素第46-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全球价值链中的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产业发展第50-85页
 第一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跨国公司的发展第50-54页
  一、全球价值链的内涵第50-52页
  二、分工的内涵第52-54页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与全球价值链中的企业网络第54-60页
  一、网络成员第54-55页
  二、网络结构第55-57页
  三、网络驱动力第57页
  四、网络治理第57-60页
 第三节 企业网络中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的关联第60-66页
  一、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之间关联的含义第60-63页
  二、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关联的分类第63-65页
  三、关联的实现途径第65-66页
 第四节 跨国公司与后发国的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第66-77页
  一、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的冲突与和谐第67-68页
  二、产业结构升级的双重效应第68-71页
  三、产业技术进步效应第71-75页
  四、后发国产业的技术跨越陷阱第75-77页
 第五节 全球价值链中后发国产业的技术跨越理论分析框架第77-84页
  一、产业技术跨越的影响因素第78-79页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第79-83页
  三、全球价值链中后发国产业技术跨越的分析路径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四章 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扩散第85-104页
 第一节 技术跨越要素条件中的知识与人才第85-88页
  一、知识要素与技术知识的主要类型第85-88页
  二、人才要素第88页
 第二节 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扩散主体——跨国公司第88-91页
  一、技术扩散的程度第89页
  二、扩散技术的适用性第89-90页
  三、东道国获得技术的成本第90-91页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中技术扩散的特点与动因第91-94页
  一、全球价值链中技术扩散的主要特点第91-93页
  二、技术来源方的推动第93-94页
  三、技术接受方的拉动第94页
 第四节 全球价值链中技术扩散的渠道第94-98页
  一、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FDI)第94-97页
  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第97-98页
  三、技术贸易与技术产品贸易第98页
 第五节 全球价值链中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第98-103页
  一、国家层面的影响第98-100页
  二、企业层面的影响第100-101页
  三、技术层面的影响第101-102页
  四、全球价值链技术扩散计量模型构建第102-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五章 技术学习与企业技术跨越能力的积累第104-143页
 第一节 技术能力与企业技术跨越第104-110页
  一、技术能力与技术赶超第104-106页
  二、企业技术跨越与技术跨越能力第106-110页
 第二节 后发国企业技术学习模式第110-122页
  一、技术学习的含义第110-111页
  二、后发国企业技术学习模式第111-115页
  三、全球价值链中企业间的知识传递方式第115-120页
  四、技术学习与技术跨越能力的提升第120-122页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中企业技术跨越的影响因素第122-129页
  一、全球价值链类型对企业技术进步效应的比较第122-126页
  二、全球价值链治理与企业技术跨越的相关性第126-127页
  三、嵌入与自主全球价值链对技术跨越能力影响的对比分析第127-129页
 第四节 中国企业技术跨越的典型案例研究第129-141页
  一、振华港机的技术学习与技术创新第129-134页
  二、华为的技术学习与技术跨越第134-138页
  三、万向集团的技术跨越第138-141页
  四、案例研究的启示第141页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第六章 基于产业技术跨越的技术生态环境构建第143-161页
 第一节 技术生态环境的含义及构成第143-147页
  一、技术的环境属性第143页
  二、技术生态的主要特征第143-145页
  三、技术生态环境的含义与构成第145-147页
 第二节 产业链、技术链及产业技术链的基本概念第147-155页
  一、产业链的定义第147-148页
  二、产业链中的产业关联效应第148-149页
  三、技术链的界定第149-151页
  四、产业技术链的含义第151-153页
  五、产业技术链整合的意义第153-155页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对技术生态环境的影响第155-158页
  一、产业技术链整合的障碍第155-156页
  二、国内市场需求成长的困境第156-158页
 第四节 技术生态环境的构建第158-160页
  一、破解技术生态环境构建障碍的政府与市场功能第158页
  二、技术生态网络模式构建第158-160页
 本章小节第160-161页
第七章 后发国产业技术跨越案例研究第161-177页
 第一节 韩国CDMA 产业技术跨越第161-167页
  一、全球移动通信产业技术标准第161-162页
  二、韩国CDMA 产业技术跨越发展的历史回顾第162-163页
  三、成功技术跨越的原因分析第163-164页
  四、全球价值链中CDMA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164-166页
  五、案例启示第166-167页
 第二节 印度软件产业技术跨越第167-176页
  一、全球软件产业分工及技术发展现状第167-168页
  二、印度软件产业技术发展路径第168-171页
  三、印度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第171-173页
  四、全球价值链中印度软件产业现状分析第173-175页
  五、案例启示第175-176页
 本章小节第176-177页
第八章 产业技术跨越基本模式第177-199页
 第一节 基于技术源获取途径的分类第177-186页
  一、技术源的获取第177页
  二、技术引进模式第177-179页
  三、技术并购模式第179-181页
  四、技术合作模式第181-184页
  五、自主创新模式第184-186页
 第二节 基于跨越主体的分类第186-193页
  一、熊彼特假说与跨越主体第186-188页
  二、大企业模式第188-189页
  三、中小企业模式第189-192页
  四、跨国公司模式第192-193页
 第三节 基于技术跨越外部驱动力的分类第193-195页
  一、理论依据第193页
  二、市场主导模式第193-194页
  三、政府主导模式第194-195页
 第四节 产业技术跨越的模式选择第195-198页
  一、后发国家实施技术跨越的产业技术选择第196-197页
  二、产业技术模式与技术跨越模式选择第197-198页
  三、产业技术跨越模式的组合性第198页
 本章小节第198-199页
第九章 结论与后续研究展望第199-201页
  一、主要结论第199-200页
 二、缺陷与不足第200-201页
参考文献第201-217页
后记第217页

论文共2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双重视角的产业集群网络研究
下一篇:信任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关系研究:国际比较与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