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危害公共安全罪论文

聚众斗殴罪若干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引言第6-7页
第一章 聚众斗殴罪概述第7-13页
    一、聚众斗殴罪的概念第7-8页
    二、聚众斗殴罪的立法概况第8-9页
    三、聚众斗殴罪的特征第9-13页
        (一) 聚众斗殴行为的复合性第10页
        (二) 聚众行为的相对独立性第10-11页
        (三) 聚众斗殴行为的骚乱性第11页
        (四) 聚众斗殴参与者组织上的松散性第11页
        (五) 聚众斗殴行参与者的规模性、随机性第11-13页
第二章 聚众斗殴罪的罪与非罪及此罪与彼罪问题研究第13-22页
    一、罪与非罪的问题第13-19页
        (一) 客观方面第13-14页
        (二) 犯罪主体第14-16页
        (三) 主观方面第16-19页
    二、此罪与彼罪的问题第19-22页
        (一) 聚众斗殴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区别第19-20页
        (二) 聚众斗殴罪与寻衅滋事罪的区别第20-22页
第三章 聚众斗殴罪的若干疑难实务问题分析第22-39页
    一、聚众斗殴罪中加重构成的认定问题第22-27页
        (一) 多次聚众斗殴第22-23页
        (二) "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理解第23页
        (三) "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理解第23-24页
        (四) 持械聚众斗殴的理解第24-27页
    二、聚众斗殴罪未完成形态第27-31页
        (一) 聚众斗殴存在未遂和实行阶段的中止第28-29页
        (二) 聚众斗殴罪一般不存在预备犯第29-30页
        (三) 双方实际未发生斗殴却殃及无辜不属于犯罪未遂第30-31页
    三、聚众斗殴罪的转化第31-39页
        (一) 罪刑均衡—聚众斗殴罪转化的理依据第31-33页
        (二) 转化的前提条件第33-36页
        (三) 聚众斗殴罪转化犯的殊情形分析第36-39页
结语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1-43页
附录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规模混合信号SOC的布局实现
下一篇:混合型方程的DG有限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