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液压传动论文--传动装置论文--动力式液压传动论文--液力耦合器论文

基于开关阀的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转速模糊控制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课题的背景、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3-15页
        1.1.1 课题的背景第13页
        1.1.2 课题的提出第13-15页
        1.1.3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5页
    1.2 论文研究的相关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1 液力传动装置的发展情况及现状第15-18页
        1.2.2 电液伺服控制的发展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及其转速控制第21-33页
    2.1 液力偶合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第21-23页
        2.1.1 液力偶合器的分类第21页
        2.1.2 液力偶合器的基本结构第21-22页
        2.1.3 液力偶合器的工作原理第22-23页
    2.2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第23-26页
        2.2.1 进口调节式液力偶合器的原理第23-24页
        2.2.2 出口调节式液力偶合器的结构第24-25页
        2.2.3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节能原理第25-26页
    2.3 液力偶合器调速装置第26-30页
    2.4 电液速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第30-32页
        2.4.1 系统设计的思想第30页
        2.4.2 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案第30-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基于开关阀的电液控制系统第33-44页
    3.1 控制元件第33-36页
    3.2 执行元件第36-39页
        3.2.1 开关阀第36-38页
        3.2.2 液压缸第38-39页
        3.2.3 液压泵第39页
    3.3 检测元件第39-43页
        3.3.1 转速传感器第39-40页
        3.3.2 转速变送器第40-42页
        3.3.3 温度传感器第42页
        3.3.4 温度隔离变送器第42-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转速模糊控制规则和算法分析第44-57页
    4.1 模糊控制理论概述第44-45页
    4.2 液力偶合器转速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第45-46页
    4.3 液力偶合器转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46-56页
        4.3.1 确定输入输出变量及范围第47-48页
        4.3.2 标度转换第48-49页
        4.3.3 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化第49-51页
        4.3.4 模糊规则的制定第51-53页
        4.3.5 模糊推理第53-54页
        4.3.6 模糊控制输出量的确定第54-55页
        4.3.7 逆模糊化第55页
        4.3.8 模糊控制表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模糊控制器软硬件的实现第57-79页
    5.1 模糊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第57-64页
        5.1.1 模糊控制器系统构成第57-58页
        5.1.2 电源模块第58页
        5.1.3 温度信号采集模块第58-59页
        5.1.4 转速信号采集模块第59-60页
        5.1.5 按键模块第60-62页
        5.1.6 开关阀组驱动模块第62页
        5.1.7 报警模块第62-63页
        5.1.8 通信模块第63-64页
    5.2 模糊控制器的软件设计第64-78页
        5.2.1 软件设计的总体结构第64-65页
        5.2.2 系统初始化模块第65-70页
        5.2.3 参数采集模块第70-73页
        5.2.4 模糊控制模块第73-75页
        5.2.5 通信模块第75-77页
        5.2.6 按键模块第77-78页
    5.3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实验与分析第79-88页
    6.1 实验使用的仪器和设备第79-80页
    6.2 转速闭环模糊控制实验第80-87页
        6.2.1 控制方案第80-81页
        6.2.2 控制器各模块的测试第81-82页
        6.2.3 结果与分析第82-86页
        6.2.4 结论第86-87页
    6.3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8-90页
    7.1 研究工作总结第88页
    7.2 今后工作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2页
附录第92-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93-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Builder与MATLAB接口的轴系计算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村干部的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