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货币乘数的动态影响研究--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3 研究综述第14页
    1.3 本文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第14-17页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4-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3.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6-17页
第二章 中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及规模测算第17-28页
    2.1 中国影子银行概述第17-20页
        2.1.1 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第17-18页
        2.1.2 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根源第18-20页
    2.2 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第20-21页
    2.3 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测度第21-28页
        2.3.1 影子银行规模测度方法比较第21-22页
        2.3.2 金融机构类影子银行规模第22-24页
        2.3.3 民间融资类影子银行规模第24-28页
第三章 影子银行对货币乘数影响的理论模型第28-36页
    3.1 影子银行体系影响货币乘数的现实状况第28-29页
    3.2 货币乘数决定机制下影子银行的影响机理第29-34页
        3.2.1 传统货币乘数模型第30-31页
        3.2.2 增加已纳入货币统计的影子银行因素第31-32页
        3.2.3 增加未纳入货币统计的影子银行因素第32-34页
    3.3 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动态特征第34-36页
第四章 影子银行对货币乘数动态影响的实证分析第36-46页
    4.1 影子银行对货币乘数作用的长短期特征第36-40页
        4.1.1 变量与数据第36页
        4.1.2 VEC模型设立与结果分析第36-38页
        4.1.3 VEC模型估计结果第38-39页
        4.1.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第39-40页
    4.2 影子银行对货币乘数作用的时变特征第40-46页
        4.2.1 状态空间模型介绍第40-41页
        4.2.2 状态空间模型构建及结果估计第41-42页
        4.2.3 时变参数分析第42-43页
        4.2.4 时变特征与宏观经济走势比较第43-46页
第五章 实证结论与政策建议第46-50页
    5.1 研究结论第46页
    5.2 政策建议第46-48页
        5.2.1 构建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体系第47页
        5.2.2 持续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47-48页
    5.3 不足与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完全市场条件下最优行为投资决策
下一篇: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预期特质偏度溢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