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二章 沥青混合料基本理论第16-31页
    2.1 劲度模量第16-21页
        2.1.1 沥青的劲度模量第17-18页
        2.1.2 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第18-21页
    2.2 动态模量第21-26页
    2.3 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主曲线和时间-温度置换原理第26-30页
        2.3.1 主曲线定义第26-27页
        2.3.2 动态模量主曲线的确定方法第27-29页
        2.3.3 动态模量主曲线的具体确定步骤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沥青混合料设计第31-44页
    3.1 沥青第31-32页
    3.2 集料第32-34页
    3.3 筛分与级配第34-36页
    3.4 马歇尔试验第36-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静态模量试验研究第44-56页
    4.1 基本概念第44页
    4.2 试验过程第44-47页
        4.2.1 试验准备与试件制备第44-46页
        4.2.2 抗压强度测试第46页
        4.2.3 静态模量试验第46-47页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7-54页
        4.3.1 SMA13 混合料第48-49页
        4.3.2 AC20(改性)混合料第49-50页
        4.3.3 AC20(基质)混合料第50-51页
        4.3.4 ATB25 混合料第51-52页
        4.3.5 各级配抗压强度结果相互比较第52-53页
        4.3.6 各级配静态模量结果相互比较第53-54页
    4.4 抗压强度与静态模量推荐值第54-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动态模量试验研究第56-70页
    5.1 试验方法第56-64页
        5.1.1 重复加载法第56-60页
        5.1.2 超声波法第60-62页
        5.1.3 敲击振动法第62-63页
        5.1.4 三种试验方法的联系与区别第63-64页
    5.2 试验方案制定第64-67页
        5.2.1 荷载波形第64-65页
        5.2.2 试验温度第65页
        5.2.3 荷载级位第65-66页
        5.2.4 荷载施加频率第66页
        5.2.5 荷载作用间歇时间第66页
        5.2.6 荷载循环次数第66-67页
        5.2.7 有无围压第67页
    5.3 动态模量标准试验方法第67-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动态模量试验结果分析研究第70-97页
    6.1 动态模量与温度的关系第70-74页
    6.2 动态模量与频率的关系第74-78页
    6.3 车辙性能指标 E*/SINФ研究第78-83页
        6.3.1 相位角与频率的关系第79-80页
        6.3.2 车辙性能指标 E*/sinФ第80-83页
    6.4 动态模量主曲线的建立第83-86页
    6.5 动态模量预估模型第86-90页
        6.5.1 SMA13 混合料动态模量预估模型第87页
        6.5.2 AC20(基质)混合料动态模量预估模型第87-88页
        6.5.3 AC20(改性)混合料动态模量预估模型第88-89页
        6.5.4 ATB25 混合料动态模量预估模型第89-90页
    6.6 动静关系第90-96页
        6.6.1 动静模量比值第90-92页
        6.6.2 动静模量回归分析第92-96页
    6.7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结论与展望第97-99页
    结论第97页
    展望第97-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分析
下一篇:大学校园文化的制度育人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