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格子Boltzmann 方法的提出 | 第11-12页 |
1.3 格子 Boltzmann 方法对颗粒流体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本文工作 | 第14-16页 |
2 格子Boltzmann 方法 | 第16-34页 |
2.1 格子 Boltzmann 方法起源与发展 | 第16-18页 |
2.2 格子 Boltzmann 方法基本理论 | 第18-21页 |
2.3 格子Boltzmann 模型 | 第21-24页 |
2.4 格子 Boltzmann 方法边界条件 | 第24-29页 |
2.4.1 非平衡外推格式 | 第25-26页 |
2.4.2 曲边界处理格式 | 第26-28页 |
2.4.3 曲边界受力计算 | 第28-29页 |
2.5 格子 Boltzmann 方法程序设计 | 第29-30页 |
2.6 格子 Boltzmann 方法模拟单颗粒绕流 | 第30-34页 |
2.6.1 物理数学模型及网格条件 | 第30-32页 |
2.6.2 不同雷诺数下的流动模式 | 第32-33页 |
2.6.3 不同雷诺数下的受力特性 | 第33页 |
2.6.4 不同雷诺数下的斯特劳哈数 | 第33-3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4页 |
3 双颗粒绕流的格子Boltzmann 模拟 | 第34-45页 |
3.1 物理和数学模型 | 第35-36页 |
3.2 并列颗粒绕流结果分析 | 第36-40页 |
3.2.1 不同间距比下的流动模式 | 第36-38页 |
3.2.2 不同间距比下的受力特性 | 第38-39页 |
3.2.3 不同间距比下的斯特劳哈数 | 第39-40页 |
3.3 串列颗粒绕流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3.3.1 不同间距比下的流动模式 | 第40-42页 |
3.3.2 不同间距比下的受力特性 | 第42页 |
3.3.3 不同间距比下的斯特劳哈数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四颗粒绕流的格子Boltzmann 模拟 | 第45-61页 |
4.1 物理和数学模型 | 第46-47页 |
4.2 正形排布四颗粒绕流结果分析 | 第47-53页 |
4.2.1 不同间距比下的流动模式 | 第48-49页 |
4.2.2 不同间距比下的受力特性 | 第49-53页 |
4.3 菱形排布四颗粒绕流结果分析 | 第53-59页 |
4.3.1 不同间距比下的流动形态 | 第53-56页 |
4.3.2 不同间距比下的受力特性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