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2.1 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及特征 | 第18-20页 |
2.1.1 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及分类 | 第18-19页 |
2.1.2 装备制造业的特征 | 第19-20页 |
2.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 第20页 |
2.2.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3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第23-26页 |
2.3.1 国际市场占有率 | 第23-24页 |
2.3.2 贸易竞争力指数 | 第24页 |
2.3.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第24页 |
2.3.4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 | 第24-25页 |
2.3.5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 | 第25页 |
2.3.6 出口贡献率 | 第25-26页 |
3 中德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比较 | 第26-36页 |
3.1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 第26-31页 |
3.1.1 生产状况 | 第26-28页 |
3.1.2 贸易状况 | 第28-30页 |
3.1.3 地区和行业分布状况 | 第30-31页 |
3.2 德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3.2.1 生产状况 | 第31-32页 |
3.2.2 贸易状况 | 第32-34页 |
3.2.3 地区分布状况 | 第34页 |
3.3 总结 | 第34-36页 |
4 中德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36-45页 |
4.1 单指标评价 | 第36-38页 |
4.1.1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 | 第36-37页 |
4.1.2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 | 第37-38页 |
4.2 综合评价 | 第38-44页 |
4.2.1 主成分分析法介绍 | 第38页 |
4.2.2 数学模型及分析步骤 | 第38-40页 |
4.2.3 主成分分析结果 | 第40-44页 |
4.3 总结 | 第44-45页 |
5 基于钻石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52页 |
5.1 要素条件 | 第45-47页 |
5.1.1 劳动力要素 | 第45-46页 |
5.1.2 技术要素 | 第46-47页 |
5.2 需求状况 | 第47-48页 |
5.3 相关和支持产业状况 | 第48-49页 |
5.3.1 上下游产业发展状况 | 第48页 |
5.3.2 产业集聚状况 | 第48-49页 |
5.4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 第49-50页 |
5.5 政府 | 第50页 |
5.6 机遇 | 第50-51页 |
5.7 总结 | 第51-52页 |
6 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6.1 政府应针对性地实施相关支持措施 | 第52页 |
6.2 鼓励企业创新和人才的培养 | 第52-53页 |
6.3 基于产业链视角建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 第53页 |
6.4 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 第53-54页 |
6.5 重视大小企业均衡发展 | 第54页 |
6.6 加强中德合作,共同发展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