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光网络中管理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6页
    1.1 光网络中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选题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1 选题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第14-16页
第二章 基于SNMP协议的智能多业务光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6-38页
    2.1 网络管理的关键技术和协议第16-17页
    2.2 基于SNMP协议的MSTP网管相关技术介绍第17-19页
        2.2.1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第17-18页
        2.2.2 SNMP 协议第18-19页
    2.3 智能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网管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功能实现第19-34页
        2.3.1 网管总体设计目标第19-20页
        2.3.2 网管整体架构第20-21页
        2.3.3 MIB库设计第21-23页
        2.3.4 网管管理端详细设计第23-34页
    2.4 系统功能测试结果及多厂家互联互通测试结果第34-37页
        2.4.1 网管系统功能测试第34-36页
        2.4.2 多厂商设备互联互通测试结果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OTN系统的网管协议解析适配技术研究第38-53页
    3.1 OTN 网络管理系统研究第38-40页
        3.1.1 OTN及OTN管理系统简介第38-39页
        3.1.2 OSC光监控通道第39-40页
    3.2 OTN网管智能适配方案第40-42页
        3.2.1 OTN网管适配需求第40-41页
        3.2.2 OTN网管智能适配方案第41-42页
    3.3 网管命令记录、解析和适配第42-52页
        3.3.1 配置类指令的采集与解析第43-45页
        3.3.2 主动上报指令的采集与解析第45-47页
        3.3.3 轮询类指令的采集与解析第47-48页
        3.3.4 OTN网管智能适配第48-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软件定义光网络(SDON)的研究第53-68页
    4.1 软件定义网络(SDN)与软件定义光网络(SDON)第53-56页
        4.1.1 软件定义网络第53-55页
        4.1.2 软件定义光网络第55-56页
    4.2 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的优势与不足第56-58页
        4.2.1 SDON中存在的问题第56页
        4.2.2 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第56-57页
        4.2.3 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的不足第57-58页
    4.3 改进的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第58-62页
        4.3.1 改进的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第58-59页
        4.3.2 虚拟组件层第59-61页
        4.3.3 SDON控制器设计第61-62页
    4.4 改进的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可行性验证第62-67页
        4.4.1 实验原理第62-63页
        4.4.2 实验所需软硬件设备第63-64页
        4.4.3 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第64-66页
        4.4.4 实验总结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软件定义光网络中管理技术的研究第68-84页
    5.1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技术研究现状第68-70页
        5.1.1 软件定义光网络发展现状第68-69页
        5.1.2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技术研究现状第69-70页
    5.2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技术设计方案第70-71页
    5.3 基于虚拟组件的SDON管理平台研究与设计第71-82页
        5.3.1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平面设计第72-73页
        5.3.2 软件定义光网络虚拟组件层管理模块设计第73-74页
        5.3.3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平面软件实现第74-82页
    5.4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第82-83页
        5.4.1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第82页
        5.4.2 基于虚拟组件的SDON管理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第82-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6页
    6.1 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第84-85页
    6.2 研究生阶段其他工作总结第85-86页
缩略语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致谢第91-93页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德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