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仁果类论文--梨论文

梨花柱S-RNase介导自花花粉管死亡特点和路径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缩略词表第13-15页
引言第15-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36页
    第一节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特点及调控机制第18-26页
        1 植物程序性死亡的特点第18-23页
            1.1 线粒体第18-20页
            1.2 类Caspases酶第20-22页
            1.3 核DNA片段化第22-23页
        2 程序性死亡调控机制第23-24页
            2.1 活性氧第23页
            2.2 植物激素第23-24页
        3 结束语第24-26页
    第二节 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第26-36页
        1 以S-RNase为雌蕊特异性决定因子的SI第27-31页
            1.1 雌蕊决定物质—S-RNase第27-28页
            1.2 SI信号受体—花粉S蛋白第28页
            1.3 自交不亲和性反应的修饰基因第28-29页
            1.4 自交不亲和性的反应模型第29-31页
        2 罂粟科植物SI反应中的信号识别与转导机制第31-35页
            2.1 Ca~(2+)信号第31页
            2.2 p26—磷酸化的无机焦磷酸酶第31-32页
            2.3 p56—促分裂原激活性蛋白激酶第32页
            2.4 细胞骨架第32-33页
            2.5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第33-35页
        3 结束语第35-36页
第二章 梨花粉管线粒体分离纯化的方法第36-4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7-41页
        1.1 实验材料第37页
        1.2 花粉培养第37页
        1.3 线粒体分离和纯化第37-38页
        1.4 线粒体完整性观察第38-40页
        1.5 线粒体电生理活性检测第40-4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1页
        2.1 线粒体完整性第41页
        2.2 线粒体电生理活性第41页
    3 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离体及活体条件下自花授粉花粉管死亡的时间第42-5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3-44页
        1.1 实验材料第43页
        1.2 花粉培养第43页
        1.3 S-RNase分离及浓度和活性的测定第43页
        1.4 花粉管处理第43页
        1.5 MTT测定花粉及花粉管活力第43-44页
        1.6 Evarisblue测定死亡花粉管第44页
        1.7 自交授粉花粉管生长状况观察第4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2.1 S-RNase处理对花粉活力影响第44页
        2.2 S-RNase处理引起花粉管死亡第44-48页
        2.3 自交授粉花粉管生长情况第48页
    3 讨论第48-50页
第四章 梨花柱S-RNase介导自花花粉管死亡特点第50-78页
    第一节 细胞色素c和ATP对离体梨花粉管生长及核DNA的影响第50-5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1-52页
            1.1 实验材料第51页
            1.2 花粉培养第51页
            1.3 花粉及花粉管的处理第51页
            1.4 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统计第51-52页
            1.5 花粉管核DNA的荧光标记第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55页
            2.1 细胞色素c和ATP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第52-53页
            2.2 细胞色素c和ATP对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第53页
            2.3 外源细胞色素c和ATP对花粉管核DNA的降解作用第53-55页
        3 讨论第55-58页
    第二节 花柱S-RNase对白花花粉管线粒体的影响第58-6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8-61页
            1.1 实验材料第58-59页
            1.2 花粉培养第59页
            1.3 S-RNase分离及浓度和活性的测定第59页
            1.4 花粉管S-RNase处理第59页
            1.5 花粉管线粒体膜电位测定第59页
            1.6 花粉管线粒体超微结构观察第59页
            1.7 线粒体细胞色素c泄漏检测第59-61页
        2 结果和分析第61-62页
            2.1 花粉管线粒体膜电位第61-62页
            2.2 线粒体细胞色素c泄漏第62页
            2.3 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第62页
        3 讨论第62-68页
            3.1 线粒体膜电位标记第62-63页
            3.2 S-RNase对自花花粉管线粒体影响第63-68页
    第三节 花柱S-RNase引起自花花粉管核DNA降解第68-7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8-70页
            1.1 实验材料第68页
            1.2 花粉培养第68-69页
            1.3 S-RNase分离及浓度和活性的测定第69页
            1.4 花粉管S-RNase处理第69页
            1.5 花粉管长度统计第69页
            1.6 离体花粉管核DNA降解检测第69页
            1.7 授粉后花粉管核DNA片段化检测第69-70页
            1.8 类Caspases酶活性检测第7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0-76页
            2.1 S-RNase引起自花花粉管核DNA降解第70-71页
            2.2 自花授粉引起花粉管核DNA降解第71-73页
            2.3 类Caspases酶在自花授粉花粉管生长抑制中的作用第73-74页
            2.4 类Caspases酶在自花授粉花粉管核DNA降解中的作用第74-75页
            2.5 自花授粉花粉管类Caspases酶活性检测第75-76页
        3 讨论第76-78页
第五章 梨花柱S-RNase对自花花粉管顶端活性氧的影响第78-100页
    第一节 花柱S-RNase破坏白花花粉管顶端活性氧梯度第78-9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9-81页
            1.1 实验材料第79页
            1.2 花粉培养第79页
            1.3 S-RNase分离及浓度和活性的测定第79页
            1.4 花粉管S-RNase处理第79-80页
            1.5 花粉管长度统计第80页
            1.6 制剂ROS生成对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第80页
            1.7 花粉管ROS组织定位第80页
            1.8 花粉管NAD(P)H自发荧光测定第80页
            1.9 花粉管H_2O_2亚细胞定位第80-81页
        2 结果和分析第81-87页
            2.1 ROS在梨花粉管生长中的作用第81-84页
            2.2 S-RNase对花粉管顶端ROS梯度的影响第84页
            2.3 S-RNase对亚细胞水平上H_2O_2影响第84-85页
            2.4 S-RNase对花粉管NAD(P)H含量的影响第85-87页
        3 讨论第87-92页
    第二节 顶端活性氧梯度消失导致花粉管核DNA降解第92-10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3-94页
            1.1 实验材料第93页
            1.2 花粉培养第93页
            1.3 S-RNase分离及浓度和活性的测定第93页
            1.4 花粉管S-RNase处理第93页
            1.5 微丝骨架标记第93页
            1.6 原生质体制取第93-94页
            1.7 质膜钙离子通道第94页
            1.8 花粉管核DNA标记第94页
        2 结果和分析第94-98页
            2.1 顶端ROS梯度消失对钙通道的影响第94-95页
            2.2 顶端ROS梯度消失对花粉管微丝骨架的影响第95-97页
            2.3 ROS梯度消失、微丝骨架解聚对核DNA的影响第97-98页
        3 讨论第98-100页
综合讨论第100-108页
全文结论第108-110页
全文创新点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30页
致谢第130-132页
在读期间发表和投稿的学术论文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S]-乙二胺二琥珀酸诱导玉米(Zea mays L.)铜积累机理研究
下一篇:硫酸化枸杞多糖和硫酸化当归多糖抗病毒和增强免疫活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