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吴兴区农业推广模式研究
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引言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1 选题的目的 | 第12-13页 |
1.2.2 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1.3 农业推广的概念及模式 | 第14-16页 |
1.3.1 农业推广的概念及演变 | 第14-15页 |
1.3.1.1 狭义的农业推广 | 第14页 |
1.3.1.2 广义的农业推广 | 第14-15页 |
1.3.2 农业推广模式及主要类型 | 第15-16页 |
1.3.2.1 农业推广模式 | 第15页 |
1.3.2.2 农业推广模式的类型 | 第15-16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4.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 国内外农业推广典型模式及启示 | 第20-27页 |
2.1 国外农业推广典型模式 | 第20-22页 |
2.1.1 美国三位一体的农业推广模式 | 第20-21页 |
2.1.2 日本双轨制农业推广模式 | 第21页 |
2.1.3 荷兰双系统农业推广模式 | 第21-22页 |
2.2 国内农业推广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 | 第22-24页 |
2.2.1 农技110 | 第22页 |
2.2.2 科技特派员制度 | 第22-23页 |
2.2.3 农业院校科技推广服务联盟 | 第23页 |
2.2.4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 第23-24页 |
2.2.5 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港 | 第24页 |
2.3 国内外农业推广模式的启示 | 第24-27页 |
2.3.1 坚持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农业推广模式 | 第24-25页 |
2.3.2 建立多主体参与的农业推广多元化新格局 | 第25页 |
2.3.3 推进农科教一体化进程 | 第25-26页 |
2.3.4 不断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 | 第26-27页 |
3. 湖州市吴兴区农业推广实践模式及特点 | 第27-37页 |
3.1 吴兴区自然环境介绍 | 第27-28页 |
3.2 吴兴区农业推广机构建设情况 | 第28-29页 |
3.3 湖州市吴兴区农业推广的主要实践 | 第29-37页 |
3.3.1 农民合作组织带动模式 | 第29-31页 |
3.3.2 区域品牌带动 | 第31-32页 |
3.3.3 农业园区带动 | 第32-33页 |
3.3.4 科技带动型 | 第33-34页 |
3.3.5 新型农技推广联盟 | 第34-37页 |
4. SWOT分析法研究吴兴区农业推广模式的特点 | 第37-42页 |
4.1 农民合作组织带动模式SWOT分析 | 第37-38页 |
4.2 区域品牌带动模式SWOT分析 | 第38-39页 |
4.3 农业园区带动模式SWOT分析 | 第39-40页 |
4.4 科技带动模式SWOT分析 | 第40-41页 |
4.5 新型农技推广联盟模式SWOT分析 | 第41-42页 |
5. 湖州市吴兴区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第42-46页 |
5.1 吴兴区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5.1.1 民间力量参与程度低 | 第42页 |
5.1.2 农业推广内容单一 | 第42页 |
5.1.3 农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 第42-43页 |
5.2 吴兴区农业推广发展的对策 | 第43-46页 |
5.2.1 营造良好的农业推广环境 | 第43页 |
5.2.2 提高农推人员综合素质 | 第43-44页 |
5.2.3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 | 第44页 |
5.2.4 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机制 | 第44-46页 |
6.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作者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