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1-12页 |
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9页 |
1 国内外化学除草剂发展概况 | 第17-20页 |
2 我国新除草剂创制研发动态 | 第20-24页 |
3 嘧啶苄胺类除草剂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4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26-29页 |
第二章 新化合物ZJ1835生物活性筛选研究 | 第29-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1.1 供试药剂和仪器 | 第29-30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1.2.1 除草活性试验 | 第30页 |
1.2.2 作物安全性普筛试验 | 第30-31页 |
1.2.3 棉花安全性试验 | 第31页 |
1.2.4 棉花选择性试验 | 第31页 |
1.2.5 温室杀草谱试验 | 第31页 |
1.2.6 田间小区验证试验 | 第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2.1 除草活性试验 | 第31-32页 |
2.2 作物安全性普筛试验 | 第32-33页 |
2.3 棉花安全性试验 | 第33页 |
2.4 棉花选择性试验 | 第33-34页 |
2.5 温室杀草谱试验 | 第34页 |
2.6 田间小区验证试验 | 第34-35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高活性化合物ZJ1835生物活性深入研究 | 第37-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37页 |
1.2 作物安全性研究 | 第37-38页 |
1.2.1 目标作物不同品种安全性试验 | 第37页 |
1.2.2 其他作物安全性探索试验 | 第37-38页 |
1.3 杂草防治谱试验 | 第38页 |
1.4 植株对药剂的吸收与传导试验 | 第38页 |
1.5 土壤环境因子对除草活性影响研究 | 第38-40页 |
1.5.1 不同土壤质地的影响 | 第39页 |
1.5.2 不同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39-40页 |
1.5.3 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第40页 |
1.5.4 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40页 |
1.5.5 不同温度的影响 | 第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7页 |
2.1 作物安全性研究 | 第40-42页 |
2.1.1 目标作物不同品种安全性试验 | 第40-41页 |
2.1.2 其他作物安全性试验 | 第41-42页 |
2.2 杂草防治谱试验 | 第42-43页 |
2.3 植株对药剂的吸收与传导试验 | 第43-44页 |
2.4 土壤环境因子对除草活性影响研究 | 第44-47页 |
2.4.1 不同土壤质地的影响 | 第44-45页 |
2.4.2 不同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45页 |
2.4.3 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第45页 |
2.4.4 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2.4.5 不同温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7-49页 |
第四章 高活性化合物ZJ1835复配筛选及联合作用研究 | 第49-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1.1 试验药剂及配制 | 第49页 |
1.2 供试杂草 | 第49页 |
1.3 试验设计 | 第49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2.1 单剂的除草活性 | 第50页 |
2.2 混用的除草活性 | 第50-51页 |
2.3 Gowing法检验配比 | 第51-52页 |
3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氯胺醚草醚(ZJ1835)防治棉田杂草药效试验 | 第53-6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3-55页 |
1.1 试验药剂 | 第53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53页 |
1.3 试验条件 | 第53-55页 |
1.3.1 河南辉县 | 第53页 |
1.3.2 河北 | 第53-54页 |
1.3.3 山东 | 第54页 |
1.3.4 北京 | 第54页 |
1.3.5 浙江绍兴 | 第54页 |
1.3.6 浙江金华 | 第54页 |
1.3.7 新疆 | 第54-55页 |
1.3.8 河南安阳 | 第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65页 |
2.1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 第55-60页 |
2.1.1 河南辉县 | 第55-56页 |
2.1.2 河北 | 第56页 |
2.1.3 山东 | 第56-57页 |
2.1.4 北京 | 第57-58页 |
2.1.5 浙江绍兴 | 第58页 |
2.1.6 浙江金华 | 第58-59页 |
2.1.7 新疆 | 第59-60页 |
2.1.8 河南安阳 | 第60页 |
2.2 结果分析 | 第60-65页 |
2.2.1 棉花安全性 | 第60-61页 |
2.2.2 杂草防治谱 | 第61-62页 |
2.2.3 总草防效 | 第62-64页 |
2.2.4 持效期 | 第64-65页 |
3 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创制除草剂氯胺醚草醚的开发应用前景 | 第67-77页 |
1 产品化学简介 | 第67-71页 |
1.1 合成工艺 | 第67-68页 |
1.2 “三废”处理 | 第68页 |
1.3 原药分析方法 | 第68-69页 |
1.4 理化性质 | 第69-70页 |
1.5 全分析测定 | 第70-71页 |
2 毒理学评价试验结果 | 第71-72页 |
3 环境影响评价试验结果 | 第72-74页 |
3.1 环境行为试验 | 第72-73页 |
3.2 环境生物毒性试验 | 第73-74页 |
4 残留试验结果 | 第74页 |
5 关于氯胺嘧草醚的市场应用前景的探讨 | 第74-77页 |
全文小结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