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感知产品创新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本文创新点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13-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理论综述 | 第16-33页 |
2.1 感知产品创新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2.1.1 感知产品创新的定义 | 第16页 |
2.1.2 感知产品创新的维度构成 | 第16-18页 |
2.1.3 感知产品创新的影响作用 | 第18-19页 |
2.2 感知价值综述 | 第19-22页 |
2.2.1 顾客感知价值的定义 | 第19-21页 |
2.2.2 顾客感知价值的维度构成 | 第21-22页 |
2.3 品牌形象研究综述 | 第22-25页 |
2.3.1 品牌形象的定义 | 第22-23页 |
2.3.2 品牌形象的维度构成 | 第23-25页 |
2.4 品牌忠诚研究综述 | 第25-30页 |
2.4.1 品牌忠诚的定义 | 第26-28页 |
2.4.2 品牌忠诚的维度构成 | 第28-30页 |
2.5 消费者创新性研究综述 | 第30-33页 |
2.5.1 消费者创新性的定义 | 第30-31页 |
2.5.2 消费者创新性的维度构成 | 第31-33页 |
3.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 | 第33-43页 |
3.1 要素界定 | 第33-36页 |
3.1.1 消费者感知产品创新构成维度界定 | 第33-34页 |
3.1.2 品牌忠诚构成维度界定 | 第34-36页 |
3.2 概念模型的构建 | 第36-38页 |
3.3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8-43页 |
3.3.1 感知产品创新与品牌忠诚 | 第38-39页 |
3.3.2 感知产品创新与品牌形象 | 第39页 |
3.3.3 感知产品创新与顾客感知价值 | 第39-40页 |
3.3.4 品牌形象与顾客感知价值 | 第40页 |
3.3.5 品牌形象与品牌忠诚 | 第40-41页 |
3.3.6 顾客感知价值与品牌忠诚 | 第41页 |
3.3.7 消费者创新性的调节作用 | 第41-43页 |
4.实证研究设计 | 第43-55页 |
4.1 调研行业的选择 | 第43-44页 |
4.2 研究变量的测量 | 第44-48页 |
4.2.1 变量的可操作性定义 | 第44-47页 |
4.2.2 调研问卷的设计 | 第47-48页 |
4.3 问卷前测与修正 | 第48-52页 |
4.3.1 前测样本的选择 | 第48页 |
4.3.2 CITC与信度分析 | 第48-51页 |
4.3.3 单维度分析 | 第51-52页 |
4.4 数据的收集 | 第52页 |
4.4.1 调查对象的选择 | 第52页 |
4.4.2 问卷的投放 | 第52页 |
4.5 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 | 第52-55页 |
4.5.1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52-53页 |
4.5.2 结构方程分析方法 | 第53-54页 |
4.5.3 多元回归分析 | 第54-55页 |
5.实证结果分析 | 第55-75页 |
5.1 问卷回收基本情况分析 | 第55-57页 |
5.1.1 问卷的分配与回收情况 | 第55页 |
5.1.2 人口学统计分析 | 第55-57页 |
5.2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57-64页 |
5.2.1 问卷信度分析 | 第57-58页 |
5.2.2 问卷效度分析 | 第58-64页 |
5.3 模型实证检验 | 第64-71页 |
5.3.1 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检验 | 第64-68页 |
5.3.2 调节效应假设检验 | 第68-71页 |
5.4 检验结果讨论 | 第71-75页 |
6.本文结论和展望 | 第75-78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75-7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附录 | 第87-90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就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