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遥控无杆牵引车的三维建模 | 第18-23页 |
| 2.1 遥控无杆牵引车的三维建模 | 第18-22页 |
| 2.1.1 夹持举升机构的设计 | 第18-19页 |
| 2.1.2 牵引车车身的设计 | 第19-20页 |
| 2.1.3 前置回转机构的设计 | 第20-21页 |
| 2.1.4 前轮转向机构的设计 | 第21页 |
| 2.1.5 牵引车整车装配 | 第21-22页 |
| 2.2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牵引系统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 第23-33页 |
| 3.1 引言 | 第23页 |
| 3.2 牵引系统的建立 | 第23-25页 |
| 3.2.1 遥控无杆牵引车的结构改进 | 第23-25页 |
| 3.2.2 牵引系统的建立 | 第25页 |
| 3.3 牵引路径的创建 | 第25-28页 |
| 3.3.1 最小转弯半径的相关计算 | 第25-28页 |
| 3.3.2 牵引系统路径的创建 | 第28页 |
| 3.4 牵引系统在ADAMS中的仿真 | 第28-3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随动液压举升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 第33-57页 |
| 4.1 引言 | 第33-34页 |
| 4.2 遥控无杆牵引车随动液压举升机构的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 4.3 A320飞机地面转弯(最小转弯半径)起落架载荷转移的分析 | 第35-40页 |
| 4.3.1 静载下前起落架与主起落架的承载分析 | 第35-36页 |
| 4.3.2 在转弯过程中前起落架与主起落架的承载分析 | 第36-40页 |
| 4.4 稳定转弯时影响NLG机轮力的重新分配因素的分析与计算 | 第40-49页 |
| 4.4.1 MLG缓冲支柱的公式计算 | 第40-42页 |
| 4.4.2 利用减震支柱充气曲线分析MLG载荷重新分配后的位移变化 | 第42-46页 |
| 4.4.3 稳定转弯时主起落架左右机轮轮胎受力变形的计算 | 第46-48页 |
| 4.4.4 稳定转弯时前起落架左右机轮轮胎受力变形的计算 | 第48-49页 |
| 4.5 在整个转弯过程中NLG机轮在夹持举升机构上倾斜的分析与计算 | 第49-55页 |
| 4.5.1 由MLG的载荷转移引起NLG机轮倾斜量的计算 | 第50-51页 |
| 4.5.2 随动液压举升机构行程公式的推导 | 第51-52页 |
| 4.5.3 随动液压举升机构的行程变化量的计算 | 第52-55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 第57-77页 |
| 5.1 引言 | 第57页 |
| 5.2 牵引车模型的建立 | 第57-62页 |
| 5.2.1 牵引车模型输入数据 | 第58-61页 |
| 5.2.2 牵引车系统模型的组成 | 第61页 |
| 5.2.3 牵引车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约束关系 | 第61-62页 |
| 5.3 A320-200飞机模型的建立 | 第62-66页 |
| 5.3.1 A320-200飞机输入数据 | 第62-66页 |
| 5.3.2 A320-200飞机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66页 |
| 5.3.3 A320-200飞机多体动力学模型中的约束关系 | 第66页 |
| 5.4 牵引车模型与A320-200飞机模型的连接 | 第66-67页 |
| 5.5 路面的创建 | 第67-68页 |
| 5.6 牵引系统在转弯过程中机轮的速度分析 | 第68-71页 |
| 5.7 牵引系统在ADAMS动力学仿真 | 第71-76页 |
| 5.7.1 设置ADAMS-view工作环境 | 第71-72页 |
| 5.7.2 添加运动副以及驱动函数 | 第72-73页 |
| 5.7.3 牵引系统的动力学仿真 | 第73-76页 |
| 5.8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六章 夹持举升机构关键部件的强度计算 | 第77-87页 |
| 6.1 引言 | 第77页 |
| 6.2 ANSYS Workbench环境下的仿真设置 | 第77-79页 |
| 6.2.1 三维模型的建立并导入Workbench环境 | 第77-79页 |
| 6.3 进行三维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79-82页 |
| 6.3.1 Meshing网格划分设置 | 第79-80页 |
| 6.3.2 Meshing网格评估统计 | 第80-82页 |
| 6.4 施加载荷与约束 | 第82-84页 |
| 6.4.1 添加约束 | 第82-84页 |
| 6.5 结果后处理 | 第84-86页 |
| 6.5.1 变形显示 | 第84-85页 |
| 6.5.2 应力应变显示 | 第85-86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 7.1 结论 | 第87-88页 |
| 7.1.1 所做的工作 | 第87页 |
| 7.1.2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87-88页 |
| 7.2 展望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 作者简介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