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电动车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CGE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电动汽车与CCS的理论基础和中国能源现状 | 第18-25页 |
2.1 电动汽车的理论综述 | 第19-21页 |
2.1.1 纯电动汽车 | 第19-20页 |
2.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 第20页 |
2.1.3 电动车与内燃机车的能源替代关系与减排潜力 | 第20-21页 |
2.2 碳捕集与封存的理论综述 | 第21-22页 |
2.3 我国能源现状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社会核算矩阵的构建和模型参数的标定 | 第25-31页 |
3.1 社会核算矩阵的概念 | 第25-27页 |
3.2 社会核算矩阵的构建和调平 | 第27-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4章 中国能源环境动态CGE模型的构建 | 第31-47页 |
4.1 电动汽车对中国能经济、能源、环境的影响机理 | 第31页 |
4.2 中国能源环境动态CGE模型的基本框架与方程体系 | 第31-46页 |
4.2.1 生产模块 | 第34-38页 |
4.2.2 收入支出模块 | 第38-40页 |
4.2.3 市场模块 | 第40-41页 |
4.2.4 能源-政策模块 | 第41-44页 |
4.2.5 宏观闭合条件——投资与储蓄 | 第44页 |
4.2.6 市场出清条件 | 第44-45页 |
4.2.7 模型动态 | 第45-46页 |
4.3 中国能源环境动态CGE模型的参数校准 | 第46页 |
4.4 模型与程序检验 | 第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情景方案的设定 | 第47-49页 |
5.1 政策依据 | 第47页 |
5.2 情景的设定 | 第47-4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6章 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 第49-61页 |
6.1 经济影响 | 第49-52页 |
6.1.1 GDP | 第49-50页 |
6.1.2 部门产出与商品消费 | 第50-51页 |
6.1.3 碳排放交易价格 | 第51-52页 |
6.2 能源影响 | 第52-55页 |
6.2.1 化石能源的消耗 | 第52-53页 |
6.2.2 石油安全问题 | 第53-54页 |
6.2.3 电力需求 | 第54-55页 |
6.3 环境影响 | 第55-59页 |
6.3.1 碳排放总量 | 第55-56页 |
6.3.2 碳排放强度 | 第56-57页 |
6.3.3 单个政策的减排量 | 第57-5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7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附录一 中国能源环境动态CGE模型公式体系 | 第69-72页 |
一、生产模块 | 第69-70页 |
二、收入模块与支出模块 | 第70页 |
三、市场模块 | 第70-71页 |
四、能源政策模块 | 第71页 |
五、宏关闭合与市场出清 | 第71-72页 |
附录二 2010年中国社会核算矩阵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