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2页 |
一、选题理由 | 第8-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三、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一、英语写作教学方法评述 | 第12-16页 |
(一) 国内、外英语写作教学流派回顾 | 第12-14页 |
(二) 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应用较广泛的三种教学模式 | 第14-15页 |
(三) 小结 | 第15-16页 |
二、过程写作教学法 | 第16-27页 |
(一) 过程写作教学法的提出及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二) 主要的写作过程认知模型及代表人物 | 第18-22页 |
(三) 过程写作教学法的概念、主要阶段、特征 | 第22-23页 |
(四) 过程写作教学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五) 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7-30页 |
一、提出问题 | 第27页 |
二、研究参加者 | 第27页 |
三、研究工具 | 第27-28页 |
四、研究程序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实施过程 | 第30-53页 |
一、准备阶段 | 第30-35页 |
(一) 写作能力前测数据分析 | 第30-31页 |
(二) 英语写作及教学现状前测问卷调查 | 第31-33页 |
(三) 实验前动员、培训 | 第33-34页 |
(四) 课时安排 | 第34-35页 |
二、实验试行期 | 第35-46页 |
(一) 过程法教学具体步骤 | 第35-41页 |
(二) 试行期课堂观察记录 | 第41-44页 |
(三) 试行期过程法问卷调查 | 第44-45页 |
(四) 试行期末写作能力测试 | 第45-46页 |
(五) 试行期末研究成果小结及反思 | 第46页 |
三、实验调整期 | 第46-50页 |
(一) 教学设计调整内容 | 第46-48页 |
(二) 教学个案 | 第48-49页 |
(三) 调整期课堂观察记录 | 第49-50页 |
(四) 调整期过程法问卷调查 | 第50页 |
四、后测阶段 | 第50-53页 |
(一) 英语写作及教学现状后测问卷调查 | 第50-52页 |
(二) 英语写作能力后测数据统计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3-62页 |
一、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资料和数据对比分析 | 第53-57页 |
(一) 英语写作及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对比分析 | 第53-57页 |
(二) 课堂观察记录对比分析 | 第57页 |
(三) 写作能力测试数据对比分析 | 第57页 |
二、实验班前、后期实验资料和数据对比分析 | 第57-62页 |
(一) 课堂观察记录对比分析 | 第57-60页 |
(二) 过程法调查问卷对比分析 | 第60页 |
(三) 写作能力测试数据对比分析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62-66页 |
一、研究的结论 | 第62页 |
二、研究的启示和反思 | 第62-65页 |
(一) 过程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 第62-63页 |
(二) 过程法在初中英语写作课堂中的教学原则 | 第63-64页 |
(三)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过程法时需注意的问题 | 第64-65页 |
三、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第70-72页 |
附录二 写作能力测试卷 | 第72-76页 |
附录三 培训提纲 | 第76-77页 |
附录四 评价表格 | 第77-7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