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不对称独塔斜拉桥结构及转体施工技术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1.2.1 不对称独塔斜拉桥结构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2.2 水平转体施工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不对称独塔斜拉桥结构及水平转体施工技术概述 | 第15-18页 |
1.3.1 不对称独塔斜拉桥受力性能概述 | 第15-16页 |
1.3.2 水平转体施工技术概述 | 第16-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2页 |
1.4.1 不对称独塔斜拉桥依托工程概况 | 第18-21页 |
1.4.2 不对称独塔斜拉桥关键构造研究 | 第21页 |
1.4.3 不对称独塔斜拉桥受力性能研究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不对称独塔斜拉桥主梁及拉索受力分析 | 第22-46页 |
2.1 斜拉桥索力优化方法 | 第22-24页 |
2.1.1 成桥状态斜拉桥索力优化方法 | 第22-23页 |
2.1.2 施工阶段斜拉桥索力计算方法 | 第23页 |
2.1.3 基于Midas的斜拉桥分析优化方法 | 第23-24页 |
2.2 合理成桥状态下的主梁及拉索受力优化 | 第24-29页 |
2.2.1 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 | 第24-25页 |
2.2.2 依托工程有限元模型 | 第25-26页 |
2.2.3 全桥应力、位移分析 | 第26-29页 |
2.3 荷载组合作用下主梁应力及变形分析 | 第29-37页 |
2.3.1 主要荷载工况 | 第29页 |
2.3.2 各种荷载工况作用下结构的应力及变形分析 | 第29-37页 |
2.3.3 各种荷载工况对比分析结果 | 第37页 |
2.4 基于正装分析法的斜拉索索力优化方法 | 第37-45页 |
2.4.1 施工阶段划分 | 第37-38页 |
2.4.2 初拉力及施工阶段受力分析 | 第38-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水平转体施工不对称斜拉桥关键构造研究 | 第46-60页 |
3.1 桥墩结构选型研究 | 第46-54页 |
3.1.1 门式墩结构设计原则 | 第46-47页 |
3.1.2 门式墩结构细部构造与选型研究 | 第47-48页 |
3.1.3 两种门式墩结构受力性能研究 | 第48-52页 |
3.1.4 两种门式墩对比分析 | 第52-54页 |
3.2 斜拉桥钢箱梁主梁横隔板选型研究 | 第54-58页 |
3.2.1 钢箱梁横隔板形式及受力特点 | 第54-55页 |
3.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5页 |
3.2.3 实腹式横隔板对钢箱梁畸变效应分析 | 第55-56页 |
3.2.4 桁架式横隔板对钢箱梁畸变效应分析 | 第56-57页 |
3.2.5 两种横隔板对钢箱梁畸变效应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多次体系转换下门式墩预应力束布置方法研究 | 第60-71页 |
4.1 转体后塔梁临时固结时门式墩布束方法 | 第60-62页 |
4.1.1 塔梁临时固结时门式墩受力状态 | 第60-61页 |
4.1.2 塔梁临时固结时门式墩受力分析 | 第61-62页 |
4.2 转体后塔梁永久固结后门式墩布束方法 | 第62-66页 |
4.2.1 塔梁永久固结时门式墩受力状态 | 第62-63页 |
4.2.2 塔梁永久固结时门式墩布束方法 | 第63-64页 |
4.2.3 塔梁永久固结时门式墩布束方法优化 | 第64-66页 |
4.3 体系转换过程中布束实时调整方法 | 第66-70页 |
4.3.1 预应力钢束释放方案 | 第66-67页 |
4.3.2 三种预应力钢束方案结构受力分析 | 第67-70页 |
4.3.3 三种方案对比分析结果 | 第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结论 | 第71-72页 |
5.2 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