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控制下交付措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一、控制下交付之基本问题第10-19页
    (一) 控制下交付之概念厘清第10-11页
    (二) 控制下交付之客观属性第11-14页
        1. 前瞻性侦查行为第12页
        2. 秘密侦查手段第12-13页
        3. 任意侦查手段第13-14页
    (三) 控制下交付之表现形式第14-16页
        1. “人货同行说”与“人货分离说”第15页
        2. “监控型说”与“综合型说”第15页
        3. “有害说”与“无害说”第15-16页
    (四) 与若干类近似侦查措施之辨析第16-19页
        1. 控制下交付与诱惑侦查第16-17页
        2. 控制下交付与卧底侦查第17-18页
        3. 控制下交付与刑事特情第18-19页
二、控制下交付之理论证成第19-25页
    (一) 控制下交付之风险探析第20-21页
    (二) 控制下交付之价值明晰第21-22页
        1. 暴露更多的涉案人员第21页
        2. 提高收集证据的效率第21-22页
        3. 强化犯罪的惩处预防第22页
    (三) 控制下交付存在之合法性与必要性第22-25页
        1. 合法性第22-24页
        2. 必要性第24-25页
三、控制下交付之本土渊源与比较法考察第25-32页
    (一) 控制下交付的本土起源与发展第25-26页
    (二) 控制下交付的国际法规定第26-29页
        1. 《禁麻公约》之规制第27-28页
        2. 《打组公约》之规制第28页
        3. 《反腐公约》之规制第28-29页
    (三) 域外控制下交付的具体运用第29-32页
        1. 美国的运用第29-30页
        2. 澳大利亚的运用第30-31页
        3. 日本的运用第31-32页
四、我国控制下交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2-39页
    (一) 我国控制下交付之立法现实境遇第32-34页
        1. 我国政府批准的相关国际条约和协议第32-33页
        2. 法律中的有关规定第33页
        3. 具有隐形法性质的内部规范第33-34页
    (二) 我国控制下交付存在的问题第34-39页
        1. 技术侦查、隐匿身份侦查、控制下交付的排置方式不科学第34-35页
        2. 控制下交付实施条件不明确第35-36页
        3. 控制下交付缺乏具体的审批、执行程序和监督机制第36-37页
        4. 职务犯罪中控制下交付适用与否不明第37-39页
五、完善我国控制下交付之具体进路第39-45页
    (一) 厘清技术侦查、隐匿身份侦查与控制下交付之间的边界第39页
    (二) 细化控制下交付之适用范畴与条件第39-41页
    (三) 强化控制下交付之程序控制第41-42页
        1. 授权主体第41页
        2. 申请的形式和审查期限第41-42页
        3. 实施方式第42页
    (四) 构建控制下交付之法律监督第42-43页
        1. 监督的主体第42-43页
        2. 监督的程序第43页
    (五) 扩张职务犯罪中控制下交付的适用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立案登记制下诉权滥用规制研究
下一篇:我国民事裁判文书说理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