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

日本创造技法的地域性特征及其文化解读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35页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第12-15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1.2 选题意义第13-15页
    1.2 有关概念界定与辨析第15-23页
        1.2.1 创造与创造力第15-16页
        1.2.2 知识与方法第16-19页
        1.2.3 地方性知识与地方性方法及地方性文化第19-21页
        1.2.4 方法论与科学创造方法论第21-22页
        1.2.5 创造技法和日本创造技法第22-23页
    1.3 文献综述第23-32页
        1.3.1 日本学者的研究第23-28页
        1.3.2 中国学者的研究第28-31页
        1.3.3 文献评论第31-32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32-33页
        1.4.1 研究思路第32-33页
        1.4.2 研究方法第33页
    1.5 论文创新点第33-35页
第2章 日本创造技法产生的历史背景第35-48页
    2.1 日本创造技法产生的国际背景第35-40页
        2.1.1 美国创造学研究的兴起第35-39页
        2.1.2 其他国家创造方法的形成与实践发展第39-40页
    2.2 日本创造技法产生的国内背景第40-48页
        2.2.1 日本创造技法产生的社会环境第40-41页
        2.2.2 日本创造技法产生的技术实践前提第41-43页
        2.2.3 日本创造技法产生的人才基础第43-44页
        2.2.4 日本创造技法产生的理论平台第44-48页
第3章 日本创造技法的发展进路及其分类第48-70页
    3.1 日本创造技法发展的历史阶段考量第48-56页
        3.1.1 前期引进为主与自主开发为辅的阶段第48-50页
        3.1.2 引进改良与自主开发并重的阶段第50-55页
        3.1.3 自主开发为主与引进改良为辅的阶段第55-56页
    3.2 日本主要创造技法及其评析第56-65页
        3.2.1 市川龟久弥的等价变换理论第56-59页
        3.2.2 川喜田二郎的KJ法第59-63页
        3.2.3 中山正和的NM法第63-65页
    3.3 日本创造技法分类——改良性创造技法与原创性创造技法第65-70页
        3.3.1 改良性创造技法第66-67页
        3.3.2 原创性创造技法第67-70页
第4章 日本创造技法的地域性特征分析第70-82页
    4.1 日本创造技法的地域性特征剖析第70-76页
        4.1.1 日本创造技法具有集成性和改良性特征第70-71页
        4.1.2 日本创造技法具有现场性和操作性特征第71-73页
        4.1.3 日本创造技法具有精细性和简约性特征第73-76页
    4.2 从地方性知识视角解读日本创造技法的地域性特征第76-82页
        4.2.1 日本创造技法的集成性和改良性特征显示知识地方性地位第77-78页
        4.2.2 日本创造技法现场性和操作性特征体现知识地方性实践第78-80页
        4.2.3 日本创造技法精细性和简约性特征展示知识民间性模式第80-82页
第5章 日本创造技法地域性特征的文化溯源第82-92页
    5.1 日本创造技法的集成性和改良性特征的文化阐释第82-85页
        5.1.1 日本民族有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传统第82-84页
        5.1.2 日本改良主义传统的影响第84-85页
        5.1.3 日本创造技法的集成性和改良性体现了日本民族的思维特征第85页
    5.2 日本创造技法的现场性和可操作性特征的文化追根第85-88页
        5.2.1 日本文化注重实践经验第85-87页
        5.2.2 武士传统重视生产实践并强调现场优先第87-88页
    5.3 日本创造技法的精细性和简约性特征的文化寻踪第88-92页
        5.3.1 日本人富于细腻而精致的岛国民族性格第88-89页
        5.3.2 日本禅宗思想蕴涵简约思维第89-92页
第6章 日本创造技法的方法论贡献与启示第92-104页
    6.1 日本创造技法的方法论贡献第92-96页
        6.1.1 日本创造技法丰富了方法论体系第92-94页
        6.1.2 日本创造技法体现了地方性知识和地方性方法的价值第94-96页
    6.2 日本创造技法的方法论局限性第96-98页
        6.2.1 日本创造技法中缺乏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方法第96-97页
        6.2.2 欠缺理论性是日本创造技法发展的致命瓶颈第97-98页
    6.3 日本创造技法的发展进路和形成特征对中国的启示第98-104页
        6.3.1 选择自主开发与引进、吸收、改良相结合的道路第98-99页
        6.3.2 关注中国地方性文化和地方性方法第99-101页
        6.3.3 重视创造理论探索和创造人格培养第101-102页
        6.3.4 学习日本创造技法推广的民间性和主动性第102-104页
第7章 结论第104-110页
    7.1 日本创造技法独特性的阐释第104-105页
        7.1.1 日本创造技法的地域性特征生长于日本文化土壤之中第104页
        7.1.2 日本创造技法的繁荣增添了日本技术强国的色彩第104-105页
    7.2 日本创造技法的创造方法论意蕴第105-108页
        7.2.1 地方性方法构成地方性知识的主体第105-106页
        7.2.2 创造技法体现主体逻辑与客体逻辑的融合性第106-107页
        7.2.3 “自下而上”的方法需要“自上而下”的方法补充和指导第107-108页
        7.2.4 方法的掌握应“由技至道”第108页
    7.3 未来研究的可能进路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4页
附录A第124-129页
附录B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作者简介第132-13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研究课题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带有耦合时滞的复杂网络同步与牵引控制研究
下一篇:若干类化学和生物动力系统的复杂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