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7页 |
1.2.1 都市型农业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2.3 农业科技人才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7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1.3.1 人力资本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1.3.2 成人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 研究框架与路线 | 第20-23页 |
第二章 都市型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人才关系评述 | 第23-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1.1 都市型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 第23-24页 |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科技人才概念界定 | 第24页 |
2.2 都市型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人才三者之间关系 | 第24-29页 |
2.2.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都市型农业建设和科技人才培养的助推力 | 第24-25页 |
2.2.2 农业科技人才加速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都市型农业建设的进程 | 第25-26页 |
2.2.3 都市型农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科技人才发展提供广阔平台 | 第26页 |
2.2.4 三者关系总体评述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武清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人才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9-44页 |
3.1 武清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 第29-30页 |
3.2 武清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人才现状 | 第30-40页 |
3.2.1 问卷设计思路 | 第30-31页 |
3.2.2 问卷结果分析 | 第31-40页 |
3.2.3 武清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人才队伍现存问题 | 第40页 |
3.3 武清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科技人才原因分析 | 第40-44页 |
3.3.1 思想意识的束缚 | 第40-41页 |
3.3.2 招聘渠道不畅通 | 第41-42页 |
3.3.3 培训机制不完善 | 第42页 |
3.3.4 环境待遇不满意 | 第42页 |
3.3.5 政策落实不到位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国外合作社科技人才培养经验与借鉴 | 第44-49页 |
4.1 日本农协科技人才培养借鉴 | 第44-45页 |
4.1.1 注重公共人力资本投资 | 第44页 |
4.1.2 具有完善的培养教育体系 | 第44页 |
4.1.3 以农协为依托组建人力资源团队 | 第44-45页 |
4.2 美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人才培养借鉴 | 第45-46页 |
4.2.1 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 | 第45页 |
4.2.2 结合实践基地的院校教育 | 第45页 |
4.2.3 培养人才渠道广泛 | 第45-46页 |
4.3 韩国农协科技人才培养借鉴 | 第46页 |
4.3.1 农协是科技人才培养主体 | 第46页 |
4.3.2 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 第46页 |
4.4 国外经验的借鉴意义 | 第46-49页 |
4.4.1 政府支持作保障 | 第46-47页 |
4.4.2 合作社培养作主体 | 第47页 |
4.4.3 完善教育体系作基础 | 第47页 |
4.4.4 创新培养方式作推力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合作社科技人才培养机制 | 第49-56页 |
5.1 合作社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基础框架 | 第49-50页 |
5.2 动力机制 | 第50-51页 |
5.2.1 转变思想观念,吸引人才流入 | 第50页 |
5.2.2 增加需求动力,搭建合作平台 | 第50-51页 |
5.2.3 提升利益驱动,拓宽人才渠道 | 第51页 |
5.3 操作运行机制 | 第51-54页 |
5.3.1 定向培养模式 | 第52页 |
5.3.2 人才基地模式 | 第52-53页 |
5.3.3 创新培养模式 | 第53-54页 |
5.4 外部保障机制 | 第54-56页 |
5.4.1 政府保驾护航 | 第54-55页 |
5.4.2 健全激励制度 | 第55页 |
5.4.3 营造文化环境 | 第55-56页 |
第六章 武清区合作社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实现策略 | 第56-60页 |
6.1 国家宏观层面全力支持 | 第56-57页 |
6.1.1 完善教育体系,促进科技人才培养 | 第56页 |
6.1.2 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推动合作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 第56-57页 |
6.2 武清区政府中观层面做足工作 | 第57-59页 |
6.2.1 突出武清区都市型农业优势,优化科技应用环境 | 第57-58页 |
6.2.2 强化人才观念,提高科技人才社会地位 | 第58页 |
6.2.3 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合作社主体功能 | 第58-59页 |
6.3 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层面发挥主导作用 | 第59-6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0页 |
7.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