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农地流转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基于浙江省A乡的个案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导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页
        1.2.2 实践意义第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20页
        1.3.1 国内关于土地流转问题与风险的研究第12-17页
        1.3.2 国外关于土地交易问题的研究第17-19页
        1.3.3 文献述评第19-20页
    1.4 拟解决问题与技术路线第20-21页
        1.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0-21页
        1.4.2 技术路线第21页
    1.5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6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第22-23页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第23-30页
    2.1 相关理论基础第23-27页
        2.1.1 风险管理理论第23-24页
        2.1.2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第24-25页
        2.1.3 有限理性理论第25-27页
        2.1.4 土地产权理论第27页
    2.2 核心概念界定第27-30页
        2.2.1 农地的概念第27-28页
        2.2.2 农地流转的概念第28-29页
        2.2.3 农地流转风险的概念第29-30页
第3章 建国后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及其风险的变迁第30-36页
    3.1 以社会稳定风险为主的农地自由流转阶段(1949~1956)第31-32页
    3.2 以经济发展风险为主的禁止农地流转阶段(1957~1977)第32-33页
    3.3 以道德与资源风险为主的农地流转建设阶段(1978~2007)第33-34页
    3.4 风险多样化的农地流转加速阶段(2008~至今)第34-36页
第4章 农地流转风险识别与控制的思路及框架第36-40页
    4.1 农地流转风险识别的原则及方法第36-37页
        4.1.1 农地流转风险识别的原则第36页
        4.1.2 农地流转风险识别的方法第36-37页
    4.2 农地流转风险识别与控制的框架设计第37-40页
        4.2.1 土地复合系统与农地流转风险识别第37-38页
        4.2.2 农地流转风险识别与控制的框架设计第38-40页
第5章 A乡农地流转的风险识别第40-67页
    5.1 A乡农地流转现状第40-43页
        5.1.1 A乡概况第40-41页
        5.1.2 A乡农地流转现状第41-43页
    5.2 A乡农地流转农户满意的危险因素分析第43-46页
        5.2.1 变量的选取与研究假设第43-44页
        5.2.2 模型构建第44页
        5.2.3 分析结果与讨论第44-46页
    5.3 A乡农地流转的经济风险第46-57页
        5.3.1 契约风险第46-50页
        5.3.2 经营管理风险第50-53页
        5.3.3 农业产业风险第53-55页
        5.3.4 政策风险第55-57页
    5.4 A乡农地流转的社会风险第57-64页
        5.4.1 社会矛盾风险第57-59页
        5.4.2 公信力风险第59-61页
        5.4.3 寻租风险第61-62页
        5.4.4 社会保障风险第62-64页
    5.5 A乡农地流转的自然风险第64-67页
        5.5.1 景观美学价值风险第64-65页
        5.5.2 生态组分风险第65-67页
第6章 A乡农地流转风险成因及形成机理分析第67-78页
    6.1 A乡农地流转风险的成因分析第67-72页
        6.1.1 信息不对称因素第67-68页
        6.1.2 非理性因素第68-69页
        6.1.3 道德因素第69-71页
        6.1.4 制度环境因素第71-72页
        6.1.5 市场因素第72页
    6.2 A乡农地流转风险的形成机理第72-78页
        6.2.1 A乡农地流转的风险聚合因子第72-74页
        6.2.2 A乡农地流转风险的形成机理第74-78页
第7章 A乡农地流转风险控制的方案建议第78-86页
    7.1 经济风险控制:以利益保障为目标第78-81页
        7.1.1 推广农业保险第78-79页
        7.1.2 建立第三方农地流转中间机构第79-80页
        7.1.3 深化农地流转有形市场的建设第80-81页
        7.1.4 增强流出农地用途管制第81页
    7.2 社会风险控制:以提升社会效益为根本第81-84页
        7.2.1 完善农户群体利益诉求与沟通机制第82页
        7.2.2 推进农地流转政务公开建设第82-83页
        7.2.3 强化农地流转的社会保障供给第83-84页
    7.3 自然风险控制:以合理性评价为依据第84-86页
        7.3.1 流转前充分考察乡村文化第84-85页
        7.3.2 引入生态可持续性的流转评估环节第85-86页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4页
致谢第94-9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6-97页
附录1第97-100页
附录2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元治理:普遍参与下的分立与制衡--南京C社区多元治理的形成机制研究
下一篇: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研究--以老港生活垃圾处理场为例